中国传统礼文化
一、礼是什么
礼仪之邦,“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1、礼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实践(《说文·示部》: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也是一套复杂的表情达意的符号系统(礼、乐、诗)。它有观念系统、行为系统、物质系统,有视觉系统,也有听觉系统,还包含心理感受。
与法的异同:礼需要践行,法不能违背,背礼受舆论谴责,违法受刑罚处罚,礼靠自觉,法靠强制。它们都具有社会规范功能,礼的某些规范可以经统治者的立法机关认可而成为法律,某些法律规范在经过长期的传承后可能会变成礼。中国古代的很多礼仪规范实际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法的特点。
2、礼的形态
(1)礼义:礼的精神内涵
我们通常礼理解的礼是礼仪、礼节、礼貌、礼物等意思。这些只是礼的外在表达形式。在涵古人看来,在这外在的形式后面有更为根本的精神内涵,没有这种精神内的礼是虚伪的,也不能很好地践履礼,所以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这种意义上的礼通常被称为“礼义”,有时也单用一个礼字。如,孟子的的“四端”中的礼就是这种形而上层面的礼;荀子说的“礼者,人道之极也”,《礼记·乐记》说:“礼者,理之不可易者也”,都是这个意义上的礼。
正是礼具有这样一层含义,所以《礼记·曲礼》中说:“敖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才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恨毋求胜,分(忿)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毋有(坚持?)。”
这段话讲的是礼的作用,很明显这里的礼是指人行为的内在尺度,也就是一种行为原则。
(2)礼仪:礼活动的程序与形式
我们通常说的婚礼、丧礼、寿礼等都指是礼仪,还有古代“五大礼”的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各项中的具体典礼活动也都是礼仪的意思,它们一般都有一套相对固定的行为、器具和礼品的规则秩序。
(3)礼制:具有政治色彩的礼仪质、量化规范(礼数)
礼的一大功能就是孔子说的“正名”,即表征不同阶层人的身份、地位、权利等,所以根据礼仪活动目的以及礼仪主体者身份的不同,古代各种不同的礼仪活动都有相对固定和统一的规制。
《郑伯克段于鄢》:“祭(zhai)仲:‘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孔子的“是可忍,孰不可忍!”,原因:季孙氏举行“八佾之舞”。按照周礼规定,八佾是天子的规制,诸侯是六佾,大夫是四佾,士是二佾。
《礼记·礼器》:祖庙建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一祖),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民无庙)。丧礼: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天子五棺二椁,诸侯四棺一椁或三棺二椁,大夫二棺一椁,士一棺一椁;木材:君椁松木,大夫柏木,士杂木;含饭:天子珠,诸侯玉,大夫玑(不圆的珠子),士贝,庶民谷实。宫室:天子之堂高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等等
(4)礼俗:具有民族性或地域性的礼仪传统与习惯
为了同样的目的,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礼仪形式往往有很大差异。以婚礼为例,汉族的婚礼跟少数民族就同,土家族至今还流行
“哭婚”。丧礼差异更大,汉族以土葬为主,少数民族有的是水葬,有是天葬,有是崖葬等等。
(5)礼节: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的礼仪形式
包含态度即礼貌,也包含礼仪。尤其国家之间的交往尤其重要。
胡锦滔没有受到国宴待遇国人不满。
中国传统礼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