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县域基础资料
第一节历史沿革
天镇县在周朝属代国,战国时属赵国,称“延陵邑”,秦又设置“延陵县”,西汉设置“阳原县”,东汉改设为“当城县”“延陵乡”,隋朝属“云内县”,开皇初年设“玉泉驿”,元朝仍称“天城县”,明代设“天城卫”兼设“镇虏卫”,清代将“二卫”合并称“天镇卫”,后改称“天镇县”。1952年撤消察哈尔省建制后,归属山西省,1958年天镇县与阳高县合并,1961年分县后,恢复天镇县建制,属雁北行署辖,1993年(雁北行署取消)属大同市辖县至今。
2001年进行撤乡并镇,撤宣家塔乡入逯家湾乡,大营盘乡入新平堡镇,孙家店乡入三十里铺乡,其余乡镇不变。
第二节县域概况
天镇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地处晋、冀、蒙三省交界处,东经113°53′30″——114°32′30″,北纬40°9′8″——40°44′35″之间,东临河北省怀安县,南靠河北省阳原县,西与阳高县接壤,北与内蒙兴和县毗邻,全县南北最长64公里,东西最宽52公路,,%。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007年底,全县共设置5个建制镇、6个乡,221个行政村,包括玉泉镇(县政府驻地)、谷前堡镇、米薪关镇、逯家湾镇、新平堡镇、三十里堡乡、南河堡乡、贾家屯乡、赵家沟乡、南高崖乡、张西河乡。
二、地形地貌
天镇县位于山西高原东北部,系阴山山系,境内群山绵亘,丘陵起伏,最低海拔976米,,多在1000——1500之间,总的地形西高东低,基本地貌由山地、丘陵地、平川盐碱地构成,%、%、%。
天镇盆地位于大同盆地以北,内蒙地轴的南部山脉走向北西,与内蒙地轴一致。自震旦纪以来长期受剥蚀,中生代燕山影响较大,基底褶皱颇为强烈造成本区北边山区的大断层,中部下陷而成地堑。北部边山断层走向大致为北东、南西向,水磨口至丘陵区相对为下降区。天镇县城位于天镇盆地东端,在东北角张家庄与李家庄为一缺口,南洋河流经其中。
三、气候与气象
天镇县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呈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最低气温-℃,,,,年平均无霜期150天,最大冻土深度120cm,,年平均相对温度55%,全县主导风向是东北风和西南风,在南洋河、三沙河、红塘河、虎沟等较大风口处和一些边山峪口的沟道,每年四、五月出现八级以上的大风,冰雹发生主要在6—9月之间,危害性较大。,静风频率25%。详见表2—1:
1997-2006年历年气象资料汇总表表2—1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年降水量(mm)
最大降水量(毫米)
年平均气温(℃)
年最高气温(℃)
年最低气温(℃)
-
-
-
-
-
-
-
-
-
-
无霜期天数
131
113
147
173
165
132
147
146
183
150
最大冻土深度(cm)
90
93
80
112
101
84
106
120
119
101
年平均蒸发量(mm)
最大降水量(mm)
日照总时数(h)
年平均风速(m/s)
天镇县城总体规划--基础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