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德国志愿者卢安克.ppt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洋支教”卢安克的故事
卢安克(Eckart Loewe)其人
卢安克,德国汉堡人,出生于1968年,毕业于汉堡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曾经在东南大学和广西农业大学留学,此后长期在广西农村从事教育研究,是一位广受中国媒体关注的传奇人物。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多有报道,是“感动中国”2006候选人。
卢安克,一个德国人,以一人之力,在做中国教育最需要但没有人做的事。
卢安克在中国
1990年夏天,为期3个月的中国之旅改变了这个德国青年的人生。
1992年夏,卢安克来中国东南大学留学;1993年2月转学到广西农学院,与一群来自广西农村的中国同学朝夕相处。
1997年,在南宁的一所残疾人学校义务教德语,因没办就业证,被公安局处罚3000块钱。
1999年,他从德国回广西,在河池地区一所县中学当初中老师,因不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家长们有意见,被学校开除。
为了能在贫困学校免费当老师,卢安克在广西外经贸委注册成立了就他一个人的办事处,自己派自己当老师。他先后在广西阳朔县、东兰县隘洞镇等初中教书。
2001年7月,卢安克到更偏僻的东兰县坡拉乡建开村林广屯广拉队,从事乡村教师与教育研究工作。
2004年,凝结他在广西东兰教育研究实践和经验的书——《和孩子的天性合作》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卢安克的专著
封面上的卢安克
从2001年开始开设博客和个人网站,网站上有他翻译的上百万字的教育论著;在博客中,他张贴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作品。
2006年,签证到期的卢安克不得不暂时离开中国。为了长期在中国免费支教,他曾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却被拒绝。被拒绝的理由是:只有在国家一级机构工作4年以上,或为中国作出特殊贡献的外国人,才能入籍中国。
2007年,卢安克再次回到东兰县的板烈小学。他的经历经过柴静等中国媒体人的报道后,感动了许多中国公众。
然而,这个感动了国人的卢安克,却不被有关当局欢迎,因他经常在博客发表批评中国教育制度的文章而被当局警告。
卢安克的付出与“回报”
一名德国青年因来华旅游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近10年之久以一人之力深入中国最穷的西部山村从事义务教育,拒绝名利,将自己的积蓄和德国家人的资助全部投入所从事的工作,屡遭磨难与误解,依然无怨无悔,赢得当地民众信赖并感动舆论。
10多年的支教生涯,从未收受过学校一分钱工资,他每年三四千元的生活费均由其远在德国汉堡的父母提供,月支出不超过200元。其间,这位与中国最贫困地区农民一道承受着最艰苦的物质生活,同时进行着极富创造力实践与研究的青年,还得过乙型肝炎,并遭遇车祸险些失去了性命。
因“没有做志愿者和教师的资格”,卢安克今年5月20日关闭了自己的中文博客。此前,卢安克收到了广西当局发出“你没有在中国做志愿者和教师的资格,不要在媒体上出现、不要谈论中国教育和留守儿童的话题。否则将会追究他的不法行为,并随时驱逐出境”的警告。
面对面:志愿者卢安克
央视:2009年12月27日
卢安克的博客:http://luanke.
卢安克关闭博客的声明
卢安克关闭博客的声明
我不是本国人,还是去管一些外来人不应该管的事情,使得本国人有些难受。为了不伤害你们的自尊感,我是不应该管留守儿童的事情。但如果我放弃,我的学生又很难过。这种矛盾只有一个解决的办法:不让外面的人知道,就没有人因为我的行为而难受。
社会对我的关注也已经超出了我的承担能力,我承担不了社会反应所带来的后果、责任和压力,也就不敢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的事情。因为这些,也因为媒体给我带来的压力,我只好把我的博客关闭起来。关闭也只是因为我不想再引起社会上的反动。请你们理解我这个完全自愿的决定。
最终还有越来越多人为我难受,但我真不希望别人因为我而难受。
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我在这要声明:我没有获得正式的志愿者身份,也都没有获得中国的教师资格。
如果有人告诉你,我为某人某事做了宣传,你就要知道:我不会跟别人合作,而只会为别人(的事)服务。如果有人以我的名义收费或捐助,那就是留给他们的。我是不会接收钱的。如果你在某地方看到我叫人去做什么,你就要知道:这不是我的意思,我不会叫人做任何事情。

德国志愿者卢安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uyuw1
  • 文件大小697 KB
  • 时间2017-11-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