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四节气象灾害
一、概述
:
狭义-短暂的异常天气现象所引起的灾害现象与过程,即大气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运动变化引起的灾害,比如暴雨、雹灾、风灾、干旱、台风等等。
广义-除上述灾害外,还包括气候变化引起的天气异常所产生灾害现象和过程。
根据大气物理现象,气象灾害划分为:
气温异常灾害-寒潮、低温、酷热、霜冻等等。
降水异常灾害-干旱、暴雨、雹灾、暴风雪等等。
1
气流运动异常灾害-大风、台风、龙卷风等等。
光电异常灾害-雷电灾害等等。
经济损失最大:地震灾害死亡人数最多,气象灾害不仅死亡人数多,而且经济损失最大,仅旱、涝、台风三种灾害的经济损失就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5%。许多其他自然灾害都可能源于气象灾害。
波及面最广:分布面积广泛,每个地区都有发生严重气象灾害的可能性,只是灾害的类型不同而已。
地带性特点最显著:由于气候类型分布的自然地带性特点,导致相应的气象灾害具有地带性特点。
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趋势趋于严重:
2
地域广阔,南北纬纬向跨度大;地形复杂,地势高低差别大;海陆分异明显;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破坏严重。
3
二、台风灾害(热带气旋)
台风(typhoon):发展到一定强度时候(大于12级)的热带气旋,在西太平洋地区被称为台风;在东太平洋和大西洋和澳大利亚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或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
1989年世界气象组织规定,按照热带气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的大小,把热带气旋划分为四类:中心风力低于8级的称为热带低压;8-9级称为热带风暴;10-11级称为强热带风暴;12级或12级以上的称为台风。
台风的强度以台风中心地面最大平均风速来确定:
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2-13 级-----台风
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4-15 级-----强台风
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6级或以上-----超强台风
4
热带气旋形成的条件
热带气旋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广阔的暖洋面,°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
2)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3)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4)热带存在低层扰动,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
台风消亡的条件:主要是高温高湿的空气不能继续供给,低空幅合、高空辐散的流场不能维持、以及风速的垂直切变增大等等。
5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生成热带气旋最多的海区:
全球约有30%的热带气旋生成于西北太平洋,而这些热带气旋中约有80%会发展成台风。这是因为西北太平洋有全球最大最广阔的洋面,热带气旋有更长时间可以停留其上发展;同时热带西北太平洋也是全球大洋最暖的地方,有\"暖池\"(Warm pool)之称。夏季强烈的东亚夏季风环流在此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既容易形成热带扰动,也有利高温高湿的水汽从海洋向大气输送,为热带气旋生成提供有利条件
6
(1)台风是暖性低压,因而台风范围内的地面流场是气旋式辐合流场。按辐合气流速度的大小,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其低层沿经向方向可分为三个区域:(1)外圈:自台风边缘到最大风速区外缘,风速向中心急增,风力在6级以上,半径约200-300公里;(2)中圈:从最大风速区外缘到台风眼壁,是台风中对流和风雨最强烈的区域,半径为100公里;(3)内圈:即台风眼区,风速迅速减小,半径约5-30公里。
7
(2)台风流场的垂直分布,大致分为三层:
(主要是从500-1000米的摩擦层)为低层气流流入层,气流有显著向中心辐合的经向分量。
B. 3-8公里左右是中层过渡层,气流的经向分量已经很小,主要沿切线方向环绕台风眼壁螺旋上升,上升速度在700-300毫巴之间达到最大。
(约12一16公里)为高层气流流出层,这层上升气流带有很大的切向风速,同时气流在上升过程中释放出大量潜热,造成台风中部气温高于周围,以及台风中的水平气压梯度力随着高度升高而逐渐减小的状况,当上升气流达到一定高度(约10-12公里)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小于离心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时,就出现向四周外流的气流。空气外流的量与流入层的流入量大体相当。
8
9
(3)台风天气
外螺旋云带:由层积云或浓积云组成,以较小的角度旋向台风内部;
内螺旋云带:一般由数条积雨云或浓积云组成的云带直接卷入台风内部;
云墙:是由高耸的积雨云组成的围绕台风中心的同心圆状云带,云顶高度可达12公里以上。好似一堵高耸的云墙;台风眼区:因气流下沉,晴空无云。
10
灾害学课件 气象灾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