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教学设计
揭阳市揭东区揭东第二中学黄荟锦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本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既是上一节《维护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内容上的延续,也是关于维护信息安全措施的进一步深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了在信息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以及由这些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引发对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本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做一个信息社会的好公民。
二、学生分析
学习者为高一年级学生,通过上节课《维护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的学习,他们已经知道了计算机病毒及计算机犯罪等严重危害信息安全的问题,但这个时期的学生心智还不完全成熟,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对于现实社会中充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的辨别能力还需加强;他们对于网络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全面、深入,加上中学生缺乏自制力,很容易沉迷其中受到危害,因此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及造成的危害;
(2)了解和掌握有关网络道德规范的知识;
(3)了解国内外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1)通过学习学会判断自身行为在信息活动过程中的合法性和正确性,能够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2)通过一些案例的分析,能够对侵犯自己信息安全的行为做出有效抵制和防范。
(1)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2)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3)通过学习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分析信息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造成的危害;
(2)掌握有关网络道德规范的知识;
(3)了解国内外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了解国内外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
五、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情境导入、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组织教学。教师借助视频导入新课,通过问卷调查使学生感受到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不文明行为,进而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了解信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的危害。对于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学生对此了解不多或者基本上没有认识,教师要多找一些这方面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交流讨论,向学生说明每个案例中的行为触犯了什么样的法律法规,将会受到什么处罚,让学生能具体地感受到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并对自身的行为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六、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活动
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
导入
2
分
钟
播放视频《史上最恶毒后妈竟是惊天谎言》,让学生感受由网络上不道德行为所造成的危害。
观看视频
通过视频的介绍,引起学生对网络道德规范的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参与调查
4
分
钟
让学生进入学习支持网站参与“网络不文明行为”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见附表。
展示调查结果,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