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全面收益报告若干问题探析【开题报告】.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全面收益报告若干问题探析
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07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0-01-08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选题背景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高新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经济水平也显著提高,企业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多样化,但传统收益报表也随之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不能提供更全面、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二是不能反映物价变动的影响;三是无法更真实、完全地报告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四是滥用稳健原则和报表勾稽关系混乱。为满足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要,近几年我国会计理论界陆续涌现了使用全面收益报告的热潮,国家对全面收益报告的关注度逐年加大。随着国家企业经济日趋活跃,对信息使用者所需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问题的监督得到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推行全面收益报告有了客观的需求。
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推行。《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2006)》第四条明确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这表明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也表明传统收益表的“受托责任观”正逐步向全面收益报告的“决策有用观”转变,公允价值也开始适度推广,凸现了我国推广全面收益报告的会计环境正在不断成熟。但是,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比较晚,还没有形成比较体系的会计准则和相应的配套设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作为一项新的内容,仍有许多理论和实务问题需要研究。
(二)选题意义
推行全面收益报告工作作为一项新的内容,实践历史很短,经验积累并不丰富。目前,人们对全面收益报告理论较少有系统专门的研究。而且全面收益报告作为一种较新兴的事物,政府还有我国会计理论界都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需要进一步讨论。
对于国外已较为成熟的全面收益报告模式我们不能盲目应用,而应该在结合我国现实国情的前提下,合理借鉴和引进,从而建立为广大会计人士所能接受的全面收益报告方式。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1、分析全面收益报告的基本理论
全面收益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企业同所有者以外的交易及其他事项与情况所产生的净资产的变动。全面收益不仅包括了传统的会计收益即净收益部分,而且包括其他全面收益。也就是说全面收益不仅计量构成其主要来源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导致的损益及其已经实现的持产损益,而且也计量传统会计收益难以处理和反映的物价变动或其他一些外在环境事件所引起的已确认而未实现的损益。
2、分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全面收益报告相关规范的演变过程
2006年2月,我国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推行。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前,我国的会计目标属于受托责任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也更倾向于可靠性,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使我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中的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也为全面收益报告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1)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体现了全面收益的特点;(2)会计理念从“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体现了全面收益的主

全面收益报告若干问题探析【开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问道九霄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