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痛
之膝痛篇
概述
膝关节为人身下肢一重要关节,其处多肌腱,对人之站立行走起着很大的作用。而此关节最易遭受外邪侵袭,且邪气久留不易去,故膝关节发生疼痛最多见。
本病主要为肝肾阴精不足,肝主筋,肾主骨,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侵膝部,流注关节,阻滞气血而发疼痛。
临床表现
1、风重型
主证:膝关节疼痛,其痛游走不定,恶风遇风则重,膝关节活动不利,屈伸困难。
治则:祛风散邪,疏利关节
取穴:风池、风府、膝关透曲泉
穴解:风池、风府可搜索经络之风邪,膝关透曲泉可通达局部气血之运行以散沉久之风邪。
2、寒重型
【主证】膝关节冷痛,畏寒肢冷,遇寒则重,得温则痛缓,脉沉迟。
【治则】温阳散寒,温通经络
【取穴】火针点刺内外膝眼
【穴解】以火针之热力,助体内阳气驱散寒邪,寒去则经络舒缓,气血运行流畅,疼痛自止。
3、湿重型
【主证】膝关节肿胀疼痛,以胀痛为特点,阴雨天加重,苔白腻,脉濡。
【治则】健脾除湿,疏通经络
【取穴】鹤顶、内外膝眼、阴陵泉、足三里
【穴解】足三里为胃之合穴,阴陵泉为脾之合穴,前者属阳土,后者属阴水,故二者有健脾胃制水湿之功,鹤顶、内外膝眼从局部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典型病例一:董男,30岁
主诉:左膝关节疼痛不止1月余,昼轻夜重,伸屈不利,步履尚可,与天气变化无关,局部无红肿,余正常。
辩证:风寒湿邪入侵经络,留于关节,阻滞不通,而成痹症。
治则:通经络,祛风湿
鹤顶、犊鼻、阳关、阳陵泉、阴陵泉
共针两次而愈
典型病例二:杨女、26岁
主诉:双膝关节疼痛7年,加重9个月
病史:患者自1995年开始出现双膝关节疼痛,酸软(居住环境潮湿),时轻时重,曾查抗O、血沉未见异常,自去年5月份疼痛加重,呈持续性疼痛,恶寒畏冷,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伴酸软乏力,近日伴左肘疼痛,夜间时惕动,纳可,二便调,舌暗淡苔白,脉沉细。
辩证:风寒湿邪,痹阻经脉
治则:祛风解表,通经止痛
取穴:中脘、曲池、鹤顶、犊鼻、阳陵泉、阿是
刺法:毫针+火针
典型病例三、哈女、52岁
主诉:双膝疼痛30余年
病史:双膝疼痛30多年,虽经治疗但痛不减,有时腰痛,故来针灸科求治。查在膝关节周围有很多粗细不等、颜色青紫的浮络,有的按之有压痛,苔白,脉沉略强。
诊断:中:痹证西:骨性关节炎
辩证:瘀血阻络,不通则痛
治法:通经活络
操作:在有压痛的浮络上点刺出血,待血出尽自然止血之后疼痛立减。
二诊:1个月后又来治疗,诉上次放血后,双膝关节疼痛消失,现仅腰骶疼痛。查:在腰骶正中,有较粗之青色浮络,有压痛。
治疗:在浮络上点刺放血,等血尽后拔罐10分钟,疼痛消失。
按:30多年痼疾,仅两次放血治疗而获愈。
治膝痛腧穴文献
《甲乙经》:
伏兔、犊鼻、
涌泉、阳关、
侠溪、足临泣、
太冲、中封、
膝关。
《外台秘要》:
膝中痛:犊鼻、阴市、三阴交、涌泉、光明
膝外廉痛:足临泣、膝阳关、太冲
膝内廉痛:中封、膝关
膑痹引膝股内廉痛:阳陵泉
《资生经》
腿膝酸痛:足三里;
膝胻酸痛:足三里、绝骨;
膝痿痛:足三里
膝痛:梁丘、犊鼻、京骨、阳陵泉、绝骨、风市、光明、太冲、曲泉
膝胻寒酸痛:条口
膝腹内痛:三阴交、交信
膝腹内外廉痛:阳陵泉
膝内廉痛:三阴交、交信、曲泉、阳关
膝外廉痛:侠溪、膝阳关
针灸治膝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