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不厌平凡”
校训可以说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其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它往往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校训,可以激励和劝勉学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指导自己的人生之路,专业之路。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在近60年办学历程中,孜孜于教书育人,致力于弘扬高雅艺术,并以此为基础,紧密结合时代精神、行业文化特色、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逐渐形成了“追求卓越,不厌平凡”的校训。
一
“卓越”一词出自《晋书?华谭传》:“以八?之广,兆庶之众,岂当无卓越俊逸之才乎?”文中的“卓越”一词实为“超绝出众”、“优秀突出”之意。换句话说,“卓越”的涵义就是不甘平庸、精益求精和敢于超越。我们近60年的办学历程赋予了“卓越”更丰富的内涵:其一,人才是“卓越”之根本。“卓越”的主体是全体师生,坚持“教师为本”、“学生为本”就是对“卓越”的准确定位。其二,育人是“卓越”之目标。培养人、塑造人历来就是赏心乐事,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卓越”的价值追求。其三
,创新为“卓越”之灵魂。“卓越”在于超越,敢于创新,此乃“卓越”的精神实质。
追求卓越是教育的内在要求。人类潜能的多样性,注定了教育不能抱残守缺,必须与时俱进;追求卓越是我们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现实选择,现代社会教育不再是学校的专利,学校面临的外部竞争日趋激烈,勇于创新方能适者生存、可持续发展。因此,追求卓越要求办学者具有开阔的胸怀、深远的见地、变革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开阔的胸怀就是:不贪大求全,不囿于形式,对自身的优劣有清醒的认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走特色兴校之路。深远的见地就是:十分清醒教育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在于持久,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凡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先,注重陶冶情操,提升素质。变革的精神是指:学校绝非自我欣赏的“象牙塔”,务必身在校园,心怀天下,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着眼于新理念、新形势,适时更新教育内容,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真正做到以教促学,以学长才。高尚的品格是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求全责备,不拔苗助长,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充分展示教师的艺术专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职业教育同样以追求卓越为目标。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先生说过:“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发展其能力,同时尽其对群体之义务
,此种教育名曰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功能在于“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由此看出,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技工技艺训练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将学生的个性发展置于首位,使个性发展与职业养成相结合、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相融合,努力做到“敬业乐群”。这些都深刻体现了追求卓越之精神,这也是学院朝夕躬行的执著理念。
为进一步彰显校训的训育功能,我们学院坚持“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依托文化,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不动摇,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人才培养理念。“舞台”是艺术之圣地,舞台之上,集名家与名师于一身的教师口传心授,亲身示范;形质俱佳、可雕可琢的学生矢志学艺,心无旁骛,师生朝夕相处,亲如一家,彼此领略艺术之美,共同创造艺术之光
“追求卓越 不厌平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