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唢呐在湘剧和花鼓戏中的不同演奏方法.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唢呐在湘剧和花鼓戏中的不同演奏方法
唢呐,据说源自波斯、阿拉伯一带,“苏尔奈”可能是古代波斯语的音译。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唢呐出现在中国。在新疆拜城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中,留有吹奏的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唢呐传到我国中原地区。
唢呐,可以吹出宏伟的气势,也可以吹出满腔哀怨愁肠,演奏出的旋律既可山崩地裂,一泻千里,也可以鸟语花香,和风细雨,余音袅袅。我一辈子酷爱唢呐。九岁时开始学唢呐,十四岁进剧团,先学湘剧,后学花鼓,有三十余年的唢呐吹奏历史和经验。我曾用唢呐吹奏湘剧《桃李争》,参加省汇演,获得好评。我也曾用唢呐吹着花鼓戏《村官是个堂客们》,参加省汇演和全国的映山红戏曲艺术节,为娄底市赢得了荣誉,我个人也得了优秀乐手奖。唢呐可以演奏湘剧,也可以演奏花鼓戏,那么,湘剧与花鼓戏有什么不同的演奏方法吗?我想将自己的实际感受写出来,与同行交流,起到抛码引玉的作用。
先说相同的方面:
1、同是湖南的剧种,同是用长沙话作为舞台语言,用的是同样的唢呐。
2、花鼓戏借用了一些湘剧吹奏曲牌,演奏方法是相同的。
3、循环换气法也是相同的。即一口气可以吹出好长的一个或一串音来,无论湘剧和花鼓始学唢呐,先得练习换气,一首《大开门》要一口气吹完,实际上是换气音不断。
不同的方面:
1、湘剧有唢呐演奏曲牌,如点将兴兵、围场射猎、迎亲送客、宴请宾朋、酬神了愿、以及红白喜事等场合,多以唢呐曲牌当先,气氛热烈。如《接杜观兵》、《雁门拿潘》、《黄鹤楼》等剧目的过场音乐,就是由唢呐演奏的。花鼓戏有一些上述的曲牌,更有相当一部分湖南民间曲牌,如《十盏灯》、《风送云》、《四六八板头》等,丰富的民间吹打,如青山桥吹打,路口铺锣鼓、浏阳调子锣鼓等,是花鼓戏取之不尽的源头。现代新排练的花鼓戏剧目中,唢呐演奏的曲目,大多由作曲家根据花鼓戏风格、戏剧情节以及戏的音乐主题来新写的,演奏技巧有一定的难度,但更符合人物的音乐形象。
2、湘剧的唢呐演奏,除低牌子的唱腔用以伴奏外,其他唱腔用以唢呐伴奏,但不是太多。花鼓戏用唢呐伴奏的唱腔非常多,如打锣腔系统、川调系统、洞腔系统都有大量曲牌需要唢呐吹过门及包尾腔。《刘海砍樵》中的十字调,刘海唱时用大唢呐,胡秀英唱时用小唢呐。打锣腔中的
[八同牌子],唢呐成为主奏等等。
3、在演奏方法上,湘剧和花鼓戏有比较大的差异。湘剧的唢呐,讲究吹得平直,庄重,连贯。由于湘剧演宫廷戏比较多,要表现庄严肃穆的气氛,或要表现大户人家的气派,就要打官腔,走官路,吹做官的唢呐。而花鼓戏是民间小戏,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的生活,相比之下,要自由放纵,无拘无束,跳跃豪爽。表现手段上,有颤、打、垫、滑、弹、包、叫。
(1)、颤音。也叫气震音。花鼓戏的颤音,颤的幅度特别大,吹的时候靠胸腔喉头急剧的颤抖,才能发出这种气颤音。花鼓戏的每一个声腔中总有一两个音需要这种颤抖,没有的话,就没有花鼓戏味。如[十字调]中的梭(5)音,[打锣腔]中的来(2)音,[洞腔]中的米(3)音,就不可缺少这种颤抖。
(2)、打音。在吹奏花鼓戏的旋律时,长短打音几乎无时不在,使曲调生动开朗,朝气蓬勃,使听者心动。如刘海上场前的内导板:走啊!唢呐跟腔,啊字上就必须有密集的打音,把刘海粗犷豪爽的性格表露出来。这也是花鼓戏味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3)、垫音。平日

唢呐在湘剧和花鼓戏中的不同演奏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