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罗店龙船风俗初探-宝山区文化馆.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罗店龙船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演变历程
上海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智库组成员、研究馆员杨鑫基
内容提要:通过对罗店龙船活动的发生与演变的探究,提出了罗店龙船风俗已有638年的见解,为深入研究罗店龙船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旱船台阁海运棉花自然灾害明清经济
披发文身江南龙文化

民国《宝山县志·续》称,罗店龙船“始于明,盛于清”,勾勒了这一风俗的历史框架。现在媒体也多以“罗店龙船400年”为报道热点。然而明皇朝立国276年,罗店龙舟活动究竟产生于前期、中期抑或后期,却语焉不详。乡风民俗的起始有时候可以模糊,而如果作为一项学术课题来研究,则应该清晰。
所谓起始,并非仅指年代,还包含有起因的意思。明代的龙船活动缘何能在罗店成为地域传统,别的市镇却不能?对于这一问题,至今尚未有确凿的史料予以诠释。在此以前,抑或还没有提出过这个课题,抑或是回答不了,因为直至本世纪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才引起人们的关注。
罗店龙船活动,作为一种地方风俗,乃当地人民由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历代相沿而形成的风尚与习俗。罗店的龙船风俗,必然与中华龙文化的精髓相一致,然而,由于民族、环境的不同,各地龙船活动也呈现着明显的特征,这些特征为了解当地龙船风俗的发生提供了诸多线索,其答案所具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探究罗店龙船活动起始的意义,就在于此。

罗店位于上海市东北翼,乃宝山区首镇,然而,有明一代均处于嘉定县辖境内,公元1958年才随宝山县列入上海直辖市版图。
因此,研究罗店龙船活动,必须联系嘉定,视野所及乃应笼盖整个长江三角洲,并纳于江南吴越文化的大背景之下。换言之,罗店龙船活动与江南的龙船活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血脉关系。
今日之罗店繁荣而富饶,但在中古时代则不然。
据地质学考证,罗店西部有一道古代海岸线“岗身”,岗东一带为唐代略前积淤而成的“涨地”。罗店初始仅为嘉定县濒海临江的一个无名渔村,四周港汊交结,芦苇丛生,村民以渔盐业为生。
嘉定旧属吴郡,宋嘉定十年(1217年)划出昆山东五乡十七都建嘉定县,因以年纪名,属两浙平江府,列上县。明仍之。
宝山明时为“千户所”。清雍正二年(1725年)划嘉定东境分置宝山县,罗店也在其中。
罗店命运的转折点在元代。
据著名学者胡道静先生考证,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7年),黄道婆自海南崖州“附海舶归”,她的登陆点不在黄浦江,而在嘉定的刘家港,即浏河口。她途经了那个无名渔村,从陆路向家乡松江府乌泥泾行去。
上海港的位置,宋代在松江府青龙港,元代青龙港湮废,以刘家港代
替。当时,刘家港海舶云集,有“六国码头”之称,嘉定县也缘此一度升格为“中州”,明代才又复为县。
渔村距刘家港仅10公里,村前有练祁河可将货物驳运至码头装上海舶。因“十里之内无乡脚(邻镇)”,故外地客商多于小村逗留,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年),便有商人罗升来村中开设“罗氏店堂”,兼营客栈,渔村亦由此而得名“罗店”。
明初,海事末禁,浏河口海事繁忙,带动罗店亦由“江上芦花白,晚来潮声急”的渔村,变为棉花、棉布贩运的集市。然其地处滨江,时受飓风、大潮、暴雨之害,船阻港封,海运停顿,市面萧条,故乡里敬神禳灾祈年之风甚盛,罗店四周竟有乡寺土庙48座之多。

罗店地阜多沙,不适合种稻,宜于植棉。
《明通典》载,洪武元年朱元璋定都应天(南京)后,即下令江南农村必须栽种棉花,“不种木棉者,罚每年缴木棉布一匹”,而“苏松常嘉湖五郡赋税尤重于旁邑”(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苏松·嘉定田赋》。棉花又须换成大米才能缴纳官赋,农民受二道中间盘剝,苦不堪言。时有“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苏松常嘉湖五郡,又居两浙之十九”之说。徐光启也在《农政全书》中称:“以上供赋税,若求诸田亩之收,必不可办,故论事者多言‘东南之民,勤力以事上,比于孝子顺孙,不虚耳。’”有说此乃朱元璋对曾在政治、军事上支持过张士诚的五郡人民的惩罚,但不管如何,朱元璋在位31年(1368~1397年),五郡农民受沉重赋税压榨,竟致大批逃亡、人口锐减三分之二。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两句民谣即洪武时代农村凋蔽景况的写照。

严峻的自然条件也对罗店龙船活动的产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据气象资料:飓风、海潮、暴雨、冰雹,干旱、内涝,为当地主要的自然灾害。
《嘉定县志》称,自南宋嘉定十年(1217)至至清宣统三年(1911)有记载的水、旱、风、雹、雪、雷击、地震及病虫等自然灾害有286次,。
《宝山县志》亦载:,每年夏秋之际,常因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造成严重灾害,又灾害时至,棉铃霉烂,螟蝗虫害骤生。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夏、秋不雨,

罗店龙船风俗初探-宝山区文化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薄荷牛奶
  • 文件大小68 KB
  • 时间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