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文献综述_胡森斌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设计(论文)题目: 10KV变电所供配电系统设计
学院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电气082
姓名: 胡森斌学号 08401170229
指导教师: 邱雪娜职称讲师
定稿日期:2011年 12 月 24 日
10 kv变电所供配电系统设计
摘要:变电所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电气设备及配电网络按一定的接线方式所构成,它从电力系统取得电能,通过其变换、分配、输送与保护等功能,然后将电能安全、可靠、经济的输送到每一个用电设备的转设场所。它是联系发电厂和电力用户的中间环节。因此,设计和建造一个安全、经济的变电所,是极为重要的。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集中式、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全分散式。
关键词:变电所电力发展趋势
1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
电力建设成就
中国电力工业始于1882年。新中国成立前,电力工业发展缓慢,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8],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新中国成立后,电力工业得到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0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先后超越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居世界第2位。1987年发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跨上3亿千瓦台阶。进入新世纪,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阶段,2004年全国发电装机突破4亿千瓦,2005年超过了5亿千瓦。
电力技术水平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前,,输变电设备只能生产220千伏及以下的装置。随着电力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成批量生产的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机组已成为国内的主力机型。目前,60万千瓦、9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已经投产发电,国产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也即将投产。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国内合作生产的30万千瓦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设备、9F级联合循环燃气轮机、6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和70万千瓦三峡水轮机组等发电设备在性价比上已经具有了国际竞争力。同时,国内制造厂家生产制造的500千伏交直流输变电设备已成为电网的骨干输电网架。西北750 千伏交流输变电示范工程和河南灵宝背靠背成套设备已建成投产。但是,在有些方面我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如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设备制造。
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2002年底,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两大电网公司[3]、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和四个辅业公司的相继成立,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决定性成绩。实现了“厂网分开”和“政企分开”,电力工业竞争有序的局面已经形成。目前,改革的后续工作正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稳步推进。
2 10kv变电所的设计
变电所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数据采集、数据计算和处理、越限和状态监视、开关操作控制和闭锁、与继电保护交换信息、自动控制的协调和配合、与变电所其他自动化装置交换信息和与调度控制中心或集控中心通信等[2]。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2.
文献综述 胡森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