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综述】
本专题主要讲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经济建设中的实践活动等。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从走苏联模式的道路到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考向预测】
(1)本专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考查的重点是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和原因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变等。
(2)从考查形式上看,本专题命题形式多样、材料选取广泛、题型多样。预计今后高考有可能从以下几点命题:一是再现新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影响。二是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从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性及特点。三是新时期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比较。
(3)从热点角度上看,注意和我国现阶段的“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问题相联系进行命题考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和影响。
【复习策略】
(1)本专题复习,要抓住一条基本线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三大时期、六个阶段:一是过渡时期(1949—1956年),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949—1952年)、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阶段(1953—1956年)。二是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包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年)和“文革”十年(1966—1976年)。三是新时期(1978年至今),包括改革开放的探索(1978—1992年)和改革开放的深化(1992至今)两个阶段。
(2)注意横向联系。梳理每一个主要历史时期和阶段,加强政治、经济、外交、思想和科技文化等知识的内在联系;联系苏俄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史实,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学习苏联模式到走自己道路的重大创新,比较中苏现代化道路的异同;从世界现代化道路的模式探索上,联系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分析比较世界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创新的特色和相互借鉴的问题。
专题网络构建:
【答案】①一五计划②三大改造③“大跃进”④“文革”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⑥经济特区⑦上海浦东⑧世界贸易组织
基础知识梳理:
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一五”计划:
(1)背景:1952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2)时间:1953年到1957年。
(3)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
①根据一五计划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从1953年到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改造。
②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1956年召开)
(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2)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及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八大确立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大跃进运动: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总路线)的指导下,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2)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83年):“一大二公”。
(3)影响: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和经济的混乱。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导致59-61年严重经济困难。
(4)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国民经济建设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二、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底伟大的的历史转折)
(1)背景:粉碎“四人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kuan143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4-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