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戊戌变法公开课.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改?!”
一个苍老的声音,幽幽的,
却也带点犹豫······
“杀!!”······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
王朝的落日
文明的落日······
不经意间,眼角里滑落
一行浊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请思考:
该散文主要描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抒发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历史情感?
1、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为什么要镇压戊戌变法?
2、变法过程中的新旧势力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3、戊戌政变中新势力代表的命运如何?新措施是否全部被废除?
4、戊戌变法有什么影响?
导学提纲
,百日维新的措施中仅保留了
A、编练新军 B、京师大学堂
C、农工商总局 D、官民上书
A

A、支持维新派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维护清王朝统治
D
基础知识的检测与过关
“戊戌变法”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C、变法受到开明地主的欢迎
D、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是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B
,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B
解读片段一:
“改?!”
一个苍老的声音,幽幽的,
却也带点犹豫······
“一个苍老的声音”指的是哪些人的声音?他们为什么对“改”表现出了“犹豫”?
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改”则触犯他们的利益,不“改”则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重难点精讲
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解读片段二:
“杀!!”
······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一个“杀”字了得,维新志士血染菜市口,你认为是哪些因素断送了维新前程?(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分析)
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戊戌变法把裁官视为首要措施,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导致失职失业者近万人之多。朝野为之震惊,颇有民不聊生之感。——以上选自《危机中的变革》萧功秦著
材料二“六君子,头颅送,袁项城,顶子红,卖同党,邀奇功。康与梁,在梦中,不知他,是枭雄。”——20世纪初的民谣
材料三自台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大借洋教,以举庶政。——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五荣禄问康有为:“一二百年之成法,可一旦遽变乎?”康有为答:“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矣!”
客观:
主观:
根本原因:
①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
②袁世凯出卖
①依靠无权的皇帝
②脱离群众基础
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④急功冒进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
练一练
C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教训:
解读片段三: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
王朝的落日
文明的落日······
不经意间,眼角里滑落
一行浊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历史在这里沉思”,戊戌变法究竟有何影响?
2、戊戌变法的影响

戊戌变法公开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311 KB
  • 时间2017-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