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感言
暑期赴海南儋州讲学,途中见“苏轼书院”路牌,触景生情,想起东坡《琴诗》,它亦可谓道尽教学(讲听)关系之哲理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课改推进背景下课堂变革的观察、思考与评价
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冯卫东
fengweidong88@
上篇
当前国内较有影响的课堂模式举隅及简评
诸模式的亮点及其与新课程精神的关联
课堂变革的“三、四、五”
当前国内较有影响的课堂模式举隅及简评
之一,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师讲课时间仅仅几分钟,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学的过程;坚持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引入“生教”环节,组织学生互帮互学。
教师少讲,腾出时间“换”取学生发展空间;
模式朴素,教育“大道”寓于至简实践行为。
之二,山东省聊城市杜郎口中学
“10+35”: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也叫“三三六”模式: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动”是课堂正能量的“引擎”,“活”是课堂生命力的“开关”。
骨架立还需血肉丰,
精神健亦要气质优。
之三,重庆聚奎中学等校
“翻转课堂”:学生在家通过看视频讲座、阅读功能较强的电子书,以及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等途径完成信息的获取和知识的学习;课上,教师不再讲授这些信息和知识,而是让学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师也能有更多时间与每个人交流;课堂变成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等;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课堂前置,家庭亦可成为学堂;
垫高起点,学习就能走向深度。
课堂改革及评价(冯卫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