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新课标
解读新变化
巫溪青庄明德小学杨红梅
一、课标的功能
课标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相关部门对学校进行教学的检查评估的依据。
对老师来说,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培养起码达到什么水平,都要以课标为依据,要做到心中有数。
旧课标: 2001年版课程标准(课标实验稿)
新课标: 2011年版课程标准(课标修订稿)
新旧课标内容比较
二、新课标的三个坚持及意义
1、坚持2001年版的“四个”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逐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
语文素养:核心是语文能力,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道德、思维方法、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个性及人格等的融合。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1)重视人文内涵的深刻影响,又尊重学生感受的多元;
(2)重视语文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3)重视实践,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4)特别要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据此开展语文教学……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核心:鼓励自主,每个学生都要动起来,不否定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
鼓励自由阅读,激励自由表达,适当开展合作探究的形式,确立有价值的内容、问题,有明确的任务,有具体的指导,人人有事做,人人动起来。
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核心:三级课程管理。实施好中央课程;开发好地方课程;建设好校本课程。
2、坚持“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语文的目标体系。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不是每一堂课都落实三维,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相对集中,不可能完成太多,人文目标是长期、隐性的目标,靠熏陶和濡染。
新课标培训(2011年版)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