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
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顾文炜《苦吟》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
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可以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寻●古诗鉴赏与炼字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重点关注
(形容词为主、兼顾副词和数词)
(词类活用等)
寻●古诗鉴赏与炼字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品●古诗鉴赏与炼字
2003年全国卷
诗眼为“咽”、“冷”。“咽”“冷”两字突出了环境的幽静凄冷。体现了诗人客居他乡,孤苦寂寞,壮志未酬,心有不甘却无处诉说的孤苦无奈。
诗眼是“咽”和“冷”。“咽”字运用拟人手法,描述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的声音像人的呜咽。“冷”字可以看出当时周围环境的寂静与清冷。这是一个只有大自然声音和气息的地方。这是一个不被世俗所纷扰的地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样简单的、远离尘世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分别为“咽”和“冷”。
“咽”有呜咽之意。山中的泉水由于受到溪中危石的阻拦,发出呜咽的声音。运用拟人生动地描绘出泉声的低沉,衬托出山间的幽静。
“冷”有清冷之意。日光洒在了一片青翠的松林上,透过青松,让日光也变得清冷了。运用通感手法,表现出山中的冷静僻静。体现作者内心恬静淡泊。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2分
分析不充分
情感理解错误
4分
缺手法、啰嗦
5分
缺通感分析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答案: 两个字分别是“咽”、“冷”。(1分)
“咽”有呜咽之意。运用拟人手法,描述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人呜咽之声。(2分)
“冷”有清冷之意。运用通感手法,“日色”是视觉形象,“冷”是感觉,这样的描述写出了由于山林幽暗,阳光照在青松上,带给人阴冷的感觉。(2分)
两字营造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意境,写出了作者宁静淡泊的感受。(1分)
品●古诗鉴赏与炼字
炼字解题法
;
(表现手法、活用、被动等)及效果(结合诗句描述);
。
炼字 公开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