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太阳》的审美特色与音乐美.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太阳》的审美特色与音乐美
[摘要] 2011年5月初上映的以汶川地震为题材的电影《大太阳》成为当今社会讨论的焦点。这部热门、感人的电影不仅仅在取材上使人感动,也在故事情节上使人感动。《大太阳》歌颂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对受灾地区的帮助和支持,及时给灾区人民送去温暖、送去亲情,帮助那些经历过伤痛的人们,抚平内心伤痛。本文概述了《大太阳》中声音、音乐背景、故事情节的音乐审美特色及音乐美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 审美性;汶川地震;审美特色;音乐美

2011年5月初上映的以汶川地震为题材的电影《大太阳》成为当今社会讨论的焦点。这部热门、感人的电影不仅仅在取材上使人感动,也在故事情节上使人感动。导演杨亚洲,《大太阳》讲述的是5•12汶川地震以后,那些经历过伤痛的人如何在挣扎和痛苦中重建心灵的故事。倪萍、刘佩琦、蒋勤勤和常戎扮演四个主人公,汶川地震在他们的心灵上造成了严重的创伤,失去了许多亲人的煎熬,迎接新的生活的巨大抗争,跳出阴影的自己,使他们在感情纠纷中和解。正是因为选用汶川的废墟,正是因为选择这些古老的庭院,正是因为这些生活平凡而脆弱的人,这些审美思路使那些受到过伤害的家庭愈发变得更加坚忍,令人动容的一幕、令人神往的影视音乐美就在这一瞬间将感动推向高潮。

一、审美特色
(一)声音的审美性

在《大太阳》的真实镜头中出现的一幕幕汶川地震中房屋倒塌的声响、一阵阵撒心裂肺的哭喊声、受创伤后迎接希望的笑声等,这些真实的、没有矫揉造作的、自然流露的阵阵声音,给人一种美与痛苦的感觉。这些美妙而令人感动的声音传入到人的大脑中,人的精神就会产生愉悦或者震撼。
自然界存在着很多声音,但是各种声音材料都是非语义性的特征,这些声音有自然的声音和人工的声音。而《大太阳》里的各种声音是自然的,天灾是自然灾害,哭喊声与幸福的笑声是自然流露的,这些自然的模拟般的声音映入人的眼帘是悲痛、是伤心、是开心或是幸福的。使用四川方言朴实的艺术特色,给人印象极深,有过目不忘的感觉,各种声音随故事情节而感动着人们,倪萍的表演贴切自然,各种眼神的表演气质验证了各种声音的真实性。在开拍之前演员体验过汶川的基层生活,融入受灾群众中去,感受他们内心深处的阴影,为将他们从苦难中解救出来,必须用自然的、真切的对白才会使《大太阳》感动自己、感动别人、感动社会。


导演杨亚洲善于运用非职业演员的艺术表演形态和使用四川方言朴实的艺术特色。因此《大太阳》非常重视语言造型艺术,在《大太阳》里,倪萍是山东人,刘佩琦是北京人,但都在导演的坚持下,一定要让他们说四川话。因为方言是最贴近生活的,比普通话更贴近群众。在作品里大量启用非职业演员,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在影片的结尾部分,感动达到了高潮,镜头下的那些在地震中受到重创的父母,在废墟上一声声呼唤儿女魂兮归来,这些真真切切的四川方言、这些实实在在的呼唤融入悲楚的音乐中,这样的画面,这些忧伤的旋律,给人以一种宁静、哀悼、哭泣的音乐情绪。这些回荡在峡谷中的四川方言交响曲就是《大太阳》里最动人的一幕。
(二)音乐背景的审美性
1体现出汶川大地震悲壮的一幕
《大太阳》的故事发生背景是汶川大地震,与《唐山大地震》痛苦、悲壮的场面相似,地震出现了,各种房屋倒塌了,每个角落里都有孩子的

《大太阳》的审美特色与音乐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文档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