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香薰器皿看古代香薰文化.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香薰器皿看古代香薰文化
香薰属于中医药传统疗法薰洗法的一种,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传统中医药文化与传统儒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结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医学文物香薰器皿、香药、医书则印证了香薰文化的脉络和曾经的繁盛。

一、馆藏香薰器皿的鉴赏

燃香之器名薰炉,也可以称作香炉,是古人用于薰香取暖、洁室、杀虫、清洁衣披的卫生用具。其质地有金、银、铜,瓷、陶等多种,造型及工艺多较考究。据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古钟鼎彝器辨》记载,博山炉“乃汉太子宫所用者。香炉之制始于此”。从汉墓出土的博山炉可以认为是中国香炉的始祖。博山炉因为炉盖高耸,象征海上蓬莱三山,故名。使用时,燃香料于炉中,香烟从盖上镂孔中冒出,有如云雾缭绕,如入仙境。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珍藏的汉鎏金铜薰炉,是香炉中的珍品,可能是汉朝皇室贵族用品。
还有一种卧褥香球,造型为浑圆的球型,又称球薰。结构科学,其对机械物理原理的巧妙运用,反映了当时先进的工艺水平和对物体重心的深刻理解。晋葛洪《西京杂记》记:“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卧褥香球,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缓始复为之,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被褥,故以为名。”卧褥香球内装置两个环形活轴,香盂置于环形活轴内,内燃碳火、香料,因为香盂重心在下,故无论薰球如何滚动,环形活轴皆能起平衡作用,使香盂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内燃之香料决不会倾覆以致烧蚀衣被,其原理同现代陀螺仪如出一辙,可以薰香消毒被褥。唐朝元稹做诗赞曰:“顺俗唯团转,居中奠动摇。爱君心不测,犹讶火长烧”。宋朝陆游《老学庵笔记》说:“京师承平日,宗室戚里岁时入禁中,妇女上犊车,皆用二小鬟持香球在旁,在袖中又自持两小香球,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香球更具体说还可以作为妇女的袖薰。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收藏的明朝卧褥香球,铜质,球面是镂空浅雕的优雅花卉,卡扣机关完好,在灯光下,散射出温润的光泽,令人钟爱。

香兽,是动物形状的香炉。珍藏于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麒麟炉,是明朝大型香薰器皿,铜质,铸造工艺精湛,造型古朴雄浑。炉体分二部分,上部为盖,透雕云纹,边有四个小麒麟。麒麟与龙、凤、龟并列为中国传统四大灵兽,雄性为麒、雌性为麟。炉耳为一环状龙,造型奇特。此炉麒麟皆为五爪,龙为三爪,可能是皇亲诸侯用品。

明清香炉的制造工艺达到鼎盛时期,香薰的使用也相当普及。当时的文人高士,书案上多设造型各异纹饰典雅的香薰盒,以营造养性怡情的高雅意境。西风乍起,时值岁寒,民间还普遍使用以紫铜白铜黄铜打制的手炉脚炉,网盖上皆有镂刻精致的纹饰或吉祥图案,无论乡绅庶民,小姐老妪人手一炉,已成明清时一道多彩多姿的市井民俗景观。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收藏的清朝八角铜手炉,在取暖的同时,撒上香料,更可芳香醒脑,舒缓神经,悦情怡性。
薰笼,用金属或用竹子编成,罩在香炉上,可以香薰衣物或取暖。收藏在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明代陈洪绶《香薰图》(仿)即有此物。陈洪绶(1588-1652),明代杰出画家,字章侯,号老莲,晚号悔迟等,诸暨枫桥人。图中绘有一贵夫人安坐于地,怀中拢一薰笼正在薰香。香薰可以舒缓神经、愉悦精神,也可以治疗某些皮肤病、妇科病,还可消毒空气。

二、香薰的起源发展

香薰是一种文化,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中医药学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香薰文化起源与中华民

从香薰器皿看古代香薰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