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香熏的起源与发展
□金芷君丁洁韵上海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
编者按: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富庶,生活质量日渐提高,香熏在许多城市里普及开来,成了新贵的一种象征。其实我国香熏活动起源很早,已有约三千年的历史,和中医药关系密切。最初的香熏主要见于祭祀和公共卫生,逐渐拓展出美化生活的功能,且用香人群也从皇室权贵到文人士大夫,直至普通民众。
本版将从古代香熏的起源与发展、香熏的鼎盛时代、香熏在民间等三方面陆续介绍古代香薰活动,请读者关注。
宋代丁谓所著《天香传》中云“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说的是用香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用来供奉神明,亦可达到辟秽清洁的目的。
“奉神明”的祭祀香熏
综览《周礼》、《诗经》、《礼记》、《左传》等书,可知周代的祭祀分为祭天神、祀地祇、祭人鬼三部分,其中以天子郊祀祭天仪式为最高典礼。《礼记·郊特牲》和《诗经·大雅·生民》分别有“焫萧合羶芗”和“取萧祭脂”的记载,即在祭天仪式的最后将萧(艾)点燃,使其香气与其他祭品的香气混合,共达于天,供神灵受享,即如《尚书·周书·君陈》所言“至治馨香,感于神明”。
“达蠲洁”的医疗香熏
商周时期,先民已经开始重视环境卫生,择地而居、保护水源、注意室内外的洒扫和除虫。据《周礼·秋官》所述,周王朝中设立有“翦氏”、“蝈氏”等专职人员,负责王宫内外的环境卫生工作,“翦氏掌除蠹物……以莽草熏之”、“蝈氏掌去蛙黾,焚牡菊,以灰洒之则死,以其烟被之,则凡水蛊无声”,翦氏、蝈氏用的就是熏香(烟)除虫法。《诗经·豳风·七月》中提到“穹窒熏鼠”,则反映了民间普遍的使用方法,即填堵鼠洞,烟熏灭鼠。
生活、防疫之香熏
其一,香熏衣被。这种方法至迟出现于西汉早期,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就出土了陶熏炉和竹熏罩的成套设备,用于香熏衣被。随着时间的推移,此习俗由南方传入北方,且因西域香料进入中原,汉宫中也开始流行香熏,《西京杂记》记载:汉成帝宠妃赵合德最爱“杂熏诸香”,以致“(坐处)余香百日不歇”。从汉明帝马皇后曾以无香熏之饰来显示自己的节俭,以为表率,可知当时熏衣已成风气。
其二,清洁居室。广州南越王墓中出土的四联体铜熏炉,炉腹内有炭粒状香料残存,这种炉体由四个互不连通的小盒组成,可以同时燃烧四种不同的香料;广西罗泊湾二号汉墓出土的铜熏炉内盛两块白色椭圆形粉末块状物,据推测可能属龙脑或沉香之类的树脂香料残留物,可见当时焚香净室已经进入了岭南地区的诸侯王或贵族的生活中。
到了东汉,用香熏来净化环境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如汉桓帝时诗人秦嘉任黄门郎时,就曾给妻子徐淑寄赠了明镜、宝钗、好香、素琴,并在书信中称“芳香可以馥身去秽,麝香可以辟恶气”(《重报妻书》);汉末三国时曹操告诉家人“房屋不洁,听烧枫胶及蕙草”;宋代洪刍《香谱》中所载“汉建宁宫中香”方,由黄熟香、香附子、丁香皮、藿香叶、零陵香、檀香、白芷、茅香、茴香、甘松、乳香、生结香等十几味香药组成,证实了东汉皇宫中制作合香用于熏燃的史实。
其三,祛除疫病。秦汉时期疫病的流行使得防疫治疫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议题,用香药来应对疫病成为当时的一大特色。据张华《博物志·异产》所述,汉武帝时弱水西国有人献香,“大如鸾卵,三枚,……后长安中大疫,西使……请烧所贡香一枚辟之,宫中病者登日并差,长安中百里咸闻香气,芳
香薰文化起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