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任课教师李东升
个人简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管理学博士
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山东省社科研究基地“半岛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北京正信嘉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咨询顾问专家
研究方向:产业组织与企业制度、公司治理。
主讲:宏微观经济学、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
E-mail:******@sdibt.
第一章公司治理基础
第一节企业制度的演进与与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节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理论
第四节公司制企业的治理体系
第一讲:企业与企业制度
一,企业概念:何谓企业
二,企业怎么产生的?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
四,现代企业制度产生与发展
引导案例
有一则笑话是这样的: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总不能把空盒子卖给顾客啊,他们只得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几十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发火,找了个小工来说:“你他妈给老子把这个搞定,不然你给老子滚蛋。”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他花了90块钱在生产线旁边放了一台大功率电风扇猛吹,于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关于这则笑话,你有何看法。
一、企业概念:何谓企业
1985年,日本小宫隆太郎在中国参观完一些工厂后说“中国不存在企业”。
1、企业—
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经营力求赚取利润,但未必能够赢利,故而不能说成是“赢利组织”或“盈利组织”
1984年以前,称为国营企业,是政府延伸、上级管理机关的附属物;厂长是准官员。然而,企业与政府有区别,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著名经济学家蒋一苇提出“国有”概念,“国有”体现着产权、所有制。
利性组织(从目的看功能)
营
2、企业—利益相关者(出资人、债权人、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社区、政府等)契约的集合体(从企业的结构来源角度)
3、四自二体(从法律和经济性质角度)
中央文件对企业的阐述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是独立参与市场竞争的市场主体,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法人主体。
二、企业怎么产生的?
1、亚当斯密、马克思的分工论(专业化、协作论)
个体
简单协作
工场手工业
机器大工业
信息(知识)经济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了它的分工理论,主要有三个分工原理:
第一、分工是提高生产力的主要手段。
第二、分工与商品交换。
在原始社会,先有分工(男、女分工),随着部落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交换随之产生,即分工提高生产力,生产力的提高使剩余产品出现,交换又促进了进一步分工。
第三、社会分工的发展顺序,即人类按照自然顺序的三次大分工。
陈文浩公司治理第1章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