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成功因素探析.doc


文档分类:金融/股票/期货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成功因素探析
【摘要】2010年江苏卫视新派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异军突起,成为全国卫视节目的收视冠军。《非诚勿扰》定位于当下社会最为现实的80后婚恋问题,反映了转型期多样的社会文化;节目凸显嘉宾间的差异;独具匠心的策划编排增强了节目的服务性和娱乐性;戏剧化的演绎方式能够吸引住受众的注意力。或许,这是《非诚勿扰》成为2010年最为火爆的电视节目的原因。
【关键词】《非诚勿扰》
社会文化
差异化

征婚交友节目在中国荧屏出现并非新事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视征婚交友节目似乎进入了瓶颈期,原先风起云涌的征婚交友节目风光不再。不过,江苏卫视的新派交友节目《非诚勿扰》横空出世,成为2010年最为火爆的电视节目。
《非诚勿扰》虚拟了约会前的准备过程,采用“女选男”后再“男选女”的模式。既具有关注年轻人交友需求的服务性,又具有社会话题的争议性、刺激性、娱乐性,因而一跃而成为当下综艺节目的王牌,稳稳占据收视率的头把交椅。应该说,《非诚勿扰》的火爆与社会文化的凸显、差异化的设计、创新性的编排以及戏剧化的演绎等密不可分。


一、社会文化的凸显

优秀的电视节目应该植根于社会现实,用鲜活的语言典型、真实地将社会文化或者社会意识表达出来,从而引发受众的共鸣。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或显或隐地存在于社会中,而《非诚勿扰》抓住R0后甚或90后的年轻人率真、张扬的特征并予以充分挖掘,通过小小的新派交友舞台展现出80后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婚恋价值观,折射、凸显出多样甚或对立的文化人生。
婚恋观凝聚于社会的文化结构之中,是社会文化特色或者社会意识的一种表达。正值婚恋年龄的80后甚或90后,是在社会改革开放与文化转型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的婚恋观既区别于60后的沉默,又相异于70后的羞羞答答,而整体上表现出强烈的个性意识,具有率真、张扬、敢说敢做、“言为心声”等特征。在《非诚勿扰》中,既有物质女的物质渴望,又有情感女的爱情渴求,还有对花样美男的直接表达……三个女人一台戏,二十四个女人和四五个男性就成为社会文化的直接缩影。于是,《非诚勿扰》中嘉宾大胆直接、语言犀利、个眭突出,几乎每期都有惊人的话题或者出位的话语出现,而“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笑”、“我的手只给男朋友握,其他人要
20万”等等,更是成为议论的焦点。
可以说,《非诚勿扰》将生活中真实的婚恋观借助80后甚或90后一代人的特点进行了聚焦,折射甚或凸显出时代的婚恋观甚或社会文化。虽然主持人孟非一再在节目中说:“作为国内收视率最高的节目,要传达正确的价值观”。但不可否认的是,传媒甚或社会竭力倡导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渐渐远去,而一直潜隐于民间的社会文化开始泛起,并终于通过敢说敢做的80后表达了出来。较传统主流文化而言,民间文化更贴近社会的本质,是世俗社会生活的文化或者经验的总结。在社会越来越功利、越来越物质化的当下,让80后甚或90后说一些冠冕堂皇的道德与价值,已经变得虚伪,而《非诚勿扰》用近乎原生态地记录将道德家的一块遮羞布完全揭开了,展现出生活的原貌,虽然这些生活真实有些残忍,比如《非诚勿扰》中杭州母子对“农村女”的排斥,温州男对“门当户对”的要求,物质女对物质赤裸裸地追逐……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几乎完全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只不过《非诚勿扰》借助传媒的力量将之聚焦、放大了而已。这种原生态的记录契合了受众的收视期待,甚或受众也加入到转型期社会文化的讨论中,才使得节目收视一路攀升,成为收视冠军的。


二、差异化的设计

“差异化”原本是市场营销中区别于“同质化”的一个概念,它是商品竞争的利器。电视节目作为媒介生产的产品,它同样应该与同一产品具有差异化,应该通过差异化尽可能满足受众的收视需要与收视期待,实现电视产品的价值。《非诚勿扰》能够在众多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收视冠军,与差异化的设计密不可分。
《非诚勿扰》与众多电视节目特别是婚恋类电视节目相比,最大的差异化在于先期挑选嘉宾上。如何挑选出具有故事性、话题性以及善于表达、敢于表达的嘉宾是节目组一直致力的主要内容。节目中的女嘉宾年龄跨度大,职业更是五花八门,有老师、私营店主、外企经理、职业模特、服务员等,种类繁多,覆盖面广,甚至还出现母女、双胞胎姐妹等等齐上阵的情况。而每期的4-5位男嘉宾中,也遵循差异化的原则,比如形象、职业、收入、感情经历等等。差异化的选择,使得《非诚勿扰》节目在有限的时间内具有更多可看的内容。实际上,由于嘉宾的年龄、职业、学历等存在层次差异,必然导致审美角度的差异性,甚或出现场上嘉宾与嘉宾、嘉宾与主持人辩论的场景,这也使得每期的节目话题不断出现,具有可看性或者争议性,更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事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成功因素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t83088549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