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贺岁片《非诚勿扰》的后现代性
摘要:冯小刚的贺岁片《非诚勿扰》令人耳目一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其影片中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倾向是对现代性的反思与超越。否定与批判中的游戏、陌生城市里的观光者、爱情友情的追寻与超越等等,均展现了对否定性继承之超越的后现代性内涵。
关键词:《非诚勿扰》;后现代性;游戏;超越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4-048-03
作者:彭在钦,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石光,湖南科技大学2008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湖南,湘潭,411201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8A020):“现代性”与百年中国文学潮流研究
贺岁片,顾名思义,是指新春佳节的辞旧迎新之际,为贺岁档期而量身定做、专门打造的影片。为了增强喜庆的色调,吻合贺岁的吉祥气氛,符合当今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进而追求商业利益与社会价值。贺岁片往往采用搞笑戏谑、喧嚣热烈的表现形式,呈现一定的草根性和媚俗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贺岁片逐渐成熟,不拘一格地呈现或深或浅的文化内涵,不仅启发、开拓当代观众的生命意识与觉悟,而且展现出了批判、审视与反思的人性关怀。无疑,冯小刚是中国贺岁电影的肇始者也是最成功者。在
2008年这个多事之秋的年尾,他推出的贺岁片《非诚勿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仅获得3亿多的票房价值,还赢得影评界的高度关注。笔者试从后现代主义哲学对现代性的反思与超越之角度,来管窥《非诚勿扰》的后现代性元素及其动态形式。
一、游戏中的否定与批判
当代社会的发展在现代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阶级发生了新的变化。中产阶级如雨后春笋矗立在历史的舞台上。英国评论家卡林考斯认为新出现的新中产阶级是后现代主义的阶级基础。他们的社会地位介于资本家和劳工之间,他们嫌弃传统的价值观,热衷于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现实生活的物质丰富与精神困乏使得他们在困惑与快乐,焦虑与狂喜中挣扎着狂欢,并使他们充满游戏精神,生活环境成了游戏场。“游戏”,是西方文学话语传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历史上,康德、席勒、斯宾塞、弗洛伊德、伽达默尔等人都曾经从各个方面阐述了“游戏”概念的重要程度和价值。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中,游戏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和更深层的因素。在后现代主义要求消解意义的同时,历史真相的可靠性也成为悬疑。通过游戏的方式取消意义的唯一性和必然性是很多后现代主义学者所热衷的做法。
《非诚勿扰》里:葛优饰演的秦奋是一个“三无伪海龟”,由于其“天才发明”被范伟饰演的“天使”风险投资人出天价买断而一夜暴富,于是秦奋开始了“征婚”旅程。在海外,“蹉跎中练就一身生存技能”的秦奋眼光深刻毒辣,游戏人生,但骨子里刻着的真诚和放下的淡定,有着一种超然理想主义情怀。
影片的开头,插入的黑白战争电影和建国时影像资料以及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影像资料等,与后面繁华兴旺的城市的中产阶级生活形成强烈对比,其一是呈现出后现代的草根叙事对革命的理想叙事的解构;其二,插入的影像资料正是秦奋为了推销其“天才发明”而制作的广告,说白了是为了撮钱。影像资料与现实目的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为全影片确立了否定与批判的游戏性基调。
《非诚勿扰》讲述的是一场通过征婚来不断相亲的游戏。我们不妨来看看不断相亲的过程及其当事人,
简论贺岁片《非诚勿扰》的后现代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