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懿荣与清曹寅影宋抄本《鉴诫录》
常熟翁氏藏书自道光、咸丰间翁心存开始,历经翁同、翁曾翰等,至今已经六世收藏,是清末以来最后一份重要的私家藏书楼藏书。常熟翁氏藏书所遗留下来的精华,计80余部善本书,经嘉德公司多方努力,已经在2000年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安然回归到久违了的中华故土,这无疑是近年来我国文化文物方面的一件大事,也是我经历过的最大的一件事。
《重雕足本鉴诫录》十卷(以下简称《鉴诫录》),五代后蜀何光远撰,清康熙四十八年曹寅影宋抄本,清光绪年间王懿荣曾藏。
《鉴诫录》传世极为罕见,宋刻本仅见一部,南宋浙江地区所刻。明代此本为著名收藏家项元汴天籁阁之物,清初康熙年间归著名学者、藏书家朱彝尊曝书亭。朱彝尊得此书如获至宝,一时名士闻之,争相拜观,如王士祯、查嗣、曹寅、徐嘉炎、汪士等,咸为题记题跋,王士祯手校。其中官居江宁织造的曹寅,号楝庭,他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当时不仅负责为大清朝廷采办锦缎,而且喜好藏书,与朱彝尊交情极深。李文藻撰的《琉璃厂书肆记》中说:曹寅交于朱竹坨
(彝尊),曝书亭之书,楝亭皆抄有副本。曹寅见此宋刻孤本《鉴诫录》,自然也会抄录副本一部,这就是清康熙四十八年曹寅影宋抄本《鉴诫录》的来历。
曹寅之后,藏书散失,此抄本亦不知所归。直到清咸丰同治年间,这本曹寅影宋抄本《鉴诫录》流落到京师琉璃厂,时山东诸城王莲()塘在京,闲暇之际,在文盛书肆中捡得此书,收为插架之物。王莲塘(约1790-1865年),字吏香,山东诸城人,咸丰进士,官至郑州知府等。此抄本尾有王懿荣题跋云“此本得自诸城族叔塘诗郎”,说明此书从王莲塘直接转归了王懿荣。
王懿荣(1845-1900年),字廉生,山东福山人。关于王懿荣,我虽说是专攻中国近代史的,也是对其人了解不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王懿荣这个历史人物才引起我的注意。记得那是1989年前后,我还在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善本组工作,主要任务就是整理善本组藏的“手稿库”。善本组藏的这部分名人手稿书札没有目录,外人鲜知,其中有不少极为重要的手稿,令我称奇的是王懿荣1900年殉国时的绝笔,竟然也保存在手稿库里。我的工作和我的专业都告诉我,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文物。因为《清史稿》卷四百六十一《王懿荣传》中说:“(1900年)七月,联军攻东便门,犹率勇拒之。俄众溃不复成军,乃归语家人曰:‘吾义不可苟生
!’家人环跪泣劝,厉斥之。仰药未即死,题绝命词壁上曰: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未近之。掷笔赴井死。”
若按此言,王懿荣绝笔题于壁上,随着人亡壁残,此绝笔已不复存于世间了。然北京图书馆所藏王懿荣绝笔书于纸上,为王懿荣之子王汉章收藏,内有张之洞、端方、康有为、徐世昌、樊增祥等20余人题诗题跋,证之凿凿,说明《清史稿》的记载有误。因此,王懿荣绝笔引起我的注意。可是当时北京图书馆面临从文津街向白石桥新馆搬迁的繁重任务,无暇深入去做考证,便将此事暂时放下。
说来也巧,我们搬到白石桥新馆后不久,一次组长会上,时任善本特藏部主任的李致忠先生向我说,文化部转来一份全国政协题案,要求查找王懿荣的绝笔下落,你回组里查一查,看看咱们善本库里有没有。因我对这件绝笔印象极深,所以当时就向李先生肯定地说,王懿荣绝笔就在善本组的手稿库里。随后,馆里向文化部、文化部向全国政协逐级反馈这个
王懿荣与清曹寅影宋抄本《鉴诫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