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协奏曲《祝福》演奏之我见
《祝福》是一首大型的琵琶协奏曲。它是我根据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祝福》创作而成的。作品采用的是双重框架结构。由回忆展示祥林嫂的苦难经历与过年祝福气氛构成双重情景,以强烈的反差衬托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乐曲描述了当时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及被生活所压迫的心情。
这首琵琶协奏曲无论是在和声技法还是创作思路上都浸透着中国音乐的创作风格。作者采用了陕西秦腔地方戏曲的音调,借用了秦腔苦音的方法,运用琵琶特有的推、拉、揉弦的演奏技法,使旋律更为细腻、委婉,表现出哀怨、悲愤、凄凉的感情。作品在情感表达方式、调性、调式方面均对中国的琵琶协奏曲的创作和演奏具有积极推动的价值和意义。
该曲采用的是G大调的调式形式,属于单乐章的协奏曲。这首协奏曲除引子外,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六段。
演奏《祝福》这首琵琶协奏曲,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各层次的情感,从而运用不同的演奏技法。
[引子]由后半拍起的三个八分音符有力的奏出,接着小六度的扫拂滚奏造成了震撼的音响效果,表现出了穷苦人民悲惨的心声。慢起渐快的下行单音与上行单音形成对比
,十六分音符由慢渐快演奏出来要连贯、流畅。
[一]1―113小节此段主要是描写祥林嫂的悲惨生活,表达出一种悲惨的情感。这段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A(1―37小节)、B(38―113小节)。A:调式色彩柔和而有些带压抑格调,乐曲的主题也在这一部分出现。主题中几乎每一个小节都会有滑音,有的是上滑音,有是则是下滑音。在演奏时还可以稍慢点,这样能更好的表达出内心的感受,但演奏不能一味的消沉,在突出凄凉感的同时要求右手发音要有颗粒性,句与句之间要连贯。B:如同引子的感觉一般,采用的也是后半拍起的,但是十六分音符的三个重音也长音扫拂。半音阶进行的6小节的扫拂把情绪提升起来,但在76小节时出现Andante的速度,让节奏慢下来,三连音加重音听起来有种紧迫感,再由长段的双轮变奏再现A段的主题旋律,但在这里不是慢板的速度,演奏起来要有推动力,为第二段表现内心充满希望、憧憬与执着作了铺垫。
[二]112―211小节此段描绘出一幅过年时欢天喜地的喜庆场景。由钢琴先演奏出此段的主旋律作为引子,再由琵琶展示出这一段新出现的主题。新主题主要是由xxx、xxxx、xx这三种节奏型组成的。在演奏快速的xxxx节奏型时,手指要灵活,演奏要流畅,展示了欢快、跳跃、喜庆、明朗的一番场面,演奏时要干净,带有希望、憧憬美好生活的心情。
[三]212―236小节演奏到这段时,速度突慢,转为e小调,表现黯淡的色彩。它是个回忆性的段落,情绪比较平静,因此在演奏这段时要注意右手发音要柔和,左手按音要揉弦。每个音虽轻,但发音要清楚,音色优美。通过三个琶音进入到乐曲的高潮段落。
[四]237―308小节高潮段的内容又不同于前面两个主题。大段的快速扫夹弹挑让气氛变得热烈欢快起来,思绪回到了现实生活状态中,又感受到节庆的鞭炮声、祝福声。连续的xxx的节奏为后面的扫拂做了铺垫,推动了情绪的发展。大扫拂滚奏的和弦是呈下行音阶进行,高低八度的大跳让旋律得到对比。平均的十六分音符
琵琶协奏曲《祝福》演奏之我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