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信息化工程与SIS的工程
实施问题探讨
徐顺喜高鸣燕
(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描述了电厂信息化工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电厂信息化工程的主要思路,探讨了我国发展电厂信息化工程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挑战和任务。指出了SIS应主要针对电厂生产过程的管理和过程优化,其实施可以分阶段逐步进行。
关键词电厂信息化工程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 信息集成平台实时数据库
一、电厂信息化工程的主要思路
电力工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在产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基础支柱产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以处理连续物料流、能量流为主。国外著名大公司及研究机构已针对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技术与系统提出了2个重要的概念:一是提出总体解决方案,二是发展工业信息技术(工业IT)。这对发展我国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及相应的软硬件产业提供了很好的思路[1]。国内也专门针对电厂的特点提出了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的概念,并迅速将其工程化,这对于实现电厂信息化水平,提高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作为典型的流程工业企业,电厂信息化工程的主要思路:在获取生产流程所需全部信息的基础上,将分散的控制系统、生产调度系统和管理决策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综合运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生产加工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从生产过程的全局出发,通过对生产活动所需的各种信息的集成,集控制、监测、优化、调度、管理、经营和决策于一体,形成一个能适应各种生产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总体最优的、高质量、高效益、高柔性的现代化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目的。
电厂在生产流程和生产设备方面的柔性较小,因此,电厂信息化工程的柔性在过程控制层很难体现,主要靠过程优化层的生产装置操作优化、生产调度层的物流和能量流在线调度优化、企业管理层和经营决策层的决策层的决策优化以及建立通用模型来保证。这些优化方法加上DCS、现场总线技术、分布式数据库和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环境的应用,使电厂信息化工程的柔性大大增强。
二、电厂实施信息化工程的技术特点与新华高级应用模块的构成
必须做到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并举,实现信息集成和共享。在信息化工程实施中,关键技术之一是信息集成。由于电厂生产对安、稳、长、满、优的追求致使大量的反映生产过程状态的实时测量的数据需要处理、管理和有效地应用,而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信息集成的基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对生产状态进行分析、评价,必须利用实时数据。因而电厂信息集成环境中需要同时设置关系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系统,作为整个系统信息的集散中心。这两种数据库既可独立操作,又可协同操作,及时并行或交叉地处理来自全厂的各种信息,真正做到信息集成与共享。
。
“接口”保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运行,“安全”则保证系统长期、稳定地运行,这对于连续生产的电厂尤为重要。
在接口技术方面,除一般的硬件与软件接口外,特别要解决DCS与整体网络的接口、零散点数据采集系统与整体网络的接口、异种关系数据库之间的接口、关系数据库与实时数据库之间的接口等关键技术。
在安全技术方面,要特别重视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设计。
x27 电厂信息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