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纪录片和故事片的互融倾向.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纪录片和故事片的互融倾向
[摘要]当下影视创作实践中一个可见的事实是故事片采用纪录片的手法和元素,而纪录片也采用故事片的叙事方法和造型手段,纪录片和故事片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了互融的倾向。故事片和纪录片都有自己本质属性,有自己的相关概念和内涵。目前,二者之间出现的相互借鉴、互相整合的状况,但其背后的确有着不同意义。纪录片的故事片倾向是不符合纪录片的本质属性的,而故事片对纪录片的借鉴应该说要更加广泛和普遍。
[关键词]纪录片;故事片;真实性;虚构性;真实感

众所周知,纪录片和故事片作为两大片种是有着其各自特点的。纪录片的特点是:“如实纪录真人真事,不经过虚构,从现实生活本身的形象中选取典型,提炼主题,直接反映生活和事件……不能虚构情节,不能用演员扮演,不能任意改换地点环境、变更生活进程等。”而故事片则是:“由职业或非职业演员扮演、具有一定情节的影片。”可见,对于纪录片来说,真实就成了该种类型的根本要求,成为它的本质属性;与之对应,虚构就成了故事片这种类型的根本要求,成为它的本质属性。

一、“真实性”与“真实感”

几乎所有的从业人员都肯定纪录片需要真实,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但是对于真实的理解却各不相同。事实上,我们对于真实的理解可以从客观的真实和主观的真实两个方面去理解。在我们说到某部纪录片后大受感动,称赞该片“真实”时,所论及的其实是我们内心的感受,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主观的真实感受。而影片客观上纪录的内容是否真实,是否是“如实纪录真人真事,不经过虚构”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一个客观上伪真实的内容却也可能在主观层面给人真实的感受。但是,虚假的事实给观众的决不是真实。对于纪录片,客观的真实保证纪录片的真实性,并最终给观众带来真实感。这个关系如下图所示:
“真实性”――“真实感”
纪录片本质层面的基本要求优秀作品的要求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得知虚构是故事片的本质属性,与纪录片不同,故事片正是通过虚构的情节去塑造人物、传达创作者的意图的。在这里,虚构性成了故事片本质层面的要求,而对于真实感的要求却仍然是观众给这个以虚构作为创作方法的片种的要求。这个关系也可以用下图表示:
“虚构性”――“真实感”
故事片本质层面的基本要求优秀作品的要求

二、纪录片创作中的故事片倾向

伴随着学术理论界对于“真实”认识的讨论,纪录片创作实践领域的工作却丝毫未受影响,在另一条道路上继续前进。在纪录片的创作实践中,基本上呈现出两种倾向:间离派和介入派,
如下表所示
不难看出,介入派的创作者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中都呈现出故事片创作的特征。这一派的创作者直接追求纪录作品的最终目标“真实感”,大胆地在纪录片的摄制过程中引入了故事片的元素。单纯就方法论意义上看,这种引进对纪录片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纪录片拍摄手法的发展。但是,如果这种引入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就会在纪录片立足的基本层面对其产生消极影响。如果没有考虑作为纪录片在本质层面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或者客观上没有完全考虑到或实现,造成了纪录片的非真实性,则可以认定这种摄制方式,或者说在纪录片创作中出现的这种故事片的倾向是不合适的。
具体说来,在前期拍摄过程中,介入派通过干预、搬演拍摄对象和场景创造艺术的真实,即观众所要求的“真

论纪录片和故事片的互融倾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文档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7-12-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