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学院
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办学学院
校外学习中心
专业
年级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年月日
压疮的护理进展
郭林平学号单位
摘要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导致组织发生血流障碍,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后引起的皮肤缺损,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随着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压疮的发生将被视为未提供符合标准护理和行为的证据,有可能引发护患纠纷,因此预防发生成为压疮护理工作的重点。
前言
加拿大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在综合性医院压疮的发生率是15.1%,而中华护理杂志报道:曾对344例护理不良事件的调查中发现,压疮的高发率位居第二。压疮的高发人群是年老体弱、神经系统损伤、脊髓损伤等无自主行为能力或疾病影响不能改变体位的患者。随着病家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压疮的发生将被视为未提供符合标准护理和行为的证据,也就是说可能引发护患纠纷,而预防发生也就成为压疮护理工作的重点。在美国23.7%%康复治疗的截瘫与四肢瘫病人至少有一个部位发生压疮(Chen等,1999);在日本:%截瘫病人曾患压疮,%仍患难治性压疮(Sumiya,1997)。
2
2
机制 3
与临床表现 3
期 3
期 3
3
3
组织长期受压 4
理化因素的刺激 4
血液循环 4
体会 4
5
、床单的要求 5
5
5
5
: 6
美国的NPUAP(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在2007年2月的会议上对压疮下的定义:压疮是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发生在骨突出处,是压力的损伤结果,或者是压力和剪切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结果;我国护理学沿用的压疮概念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组织溃烂坏死。
是身体局部长期受压使血液循环受阻,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而发生水泡溃疡或坏疽一般来说,长期卧床、体质衰弱、翻身不便及肢体感觉迟钝者易患褥疮,临床上多见于以下三类患者:病人。质衰弱的病人。固定或卧床的病人。
机制
长期压迫且集中于身体某一部位足以使局部血循环受阻而导致组织缺氧,从而引起组织损伤和坏死。若继续受压会导致全层皮肤坏死缺损。产生的溃疡易导致细菌感染由于溃疡基部及边缘的毛细血管和静脉淤血,加之逐渐形成大量肉芽组织,使溃疡或坏疽区在皮下迅速穿凿扩大于数天内可使其直径达3~6cm,穿凿范围可距边缘8~10cm,向深部发展可累及骨膜甚至骨质引起局灶性骨膜炎或骨髓炎。
压疮的护理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