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两头带中间阅读教学
《詹天佑》记叙了清朝末年在帝国主义欺侮、压迫我国的历史条件下,詹天佑主持修筑成功了京张铁路干线,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从而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藐视,体现了中国人民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詹天佑》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在本课中,由于这个“当时”、“当地”离学生很远,学生理解上有困难,因此这一训练重点又成为本次教学的难点。基于以上认识,我拟定了这样的教学计划:根据教材特点,采取抓两头(开头和结尾)带中间的方法,先通过开头和结尾段的学习认清詹天佑“杰出”和“爱国”的品质特征,再努力引导学生弄清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詹天佑能在那么艰苦的社会环境下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充分地表现出他杰出的才能和赤诚的爱国心,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揭示课题,交代背景
揭题后,我告诉学生:詹天佑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清朝末年,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瓜分我国土,蹂躏我主权,垄断我经济。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欺侮、压迫,因而使中国变成了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当时我国非常缺乏工程技术人才,当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时,帝国主义者就嘲笑、藐视中国。
[展示一幅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画面,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为什么称他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引读开头段,直奔文章中心]
?[引读末尾段,感知课文内容]
:詹天佑主持修筑成功了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地回击,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那末,为什么说京张铁路的修筑成功给了帝国主义一个有力地回击?这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来看。
[激发学生迫切想知道当时当地的情况,从而理解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
,讨论分段,说说段意。[理清课文层次,了解教材特点]
[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讨论分段,利于培养学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能力]
三、精读课文,突破难点,分解重点
课文的第二、三段分别叙述了詹天佑修筑铁路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本文的重点部分。我采取突破难点,分解重点的方法进行教学。
第二段,主要引导学生弄清帝国主义为什么要破坏我国自己修筑铁路?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加以破坏?詹天佑为什么能在那么艰苦的社会环境中来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对于第一问,学生除从书上找出答案外,还可结合老师介绍的时代背景,更深刻地认识到:这是帝国主义瓜分我领土,蹂躏我主权,垄断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要我国更加半殖民地化。
第二问,主要通过对“阻挠”、“要挟”、“嘲笑”等重点词语的理解,深刻地认识帝国主义的霸道行径、无赖嘴脸和不甘失败但又无可奈何的心理,从而有层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对中国人自己修筑这条铁路所持的态度。
基于以上认识,学生在理解第三问时很自然地认识到:[詹天佑之所以在那种艰苦的社会环境中接受修筑铁路的任务,
抓两头带中间阅读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