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帮”之我见(二)
我们在看电影时往往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影片中的生活场景或器物与剧中所规定的不相符合,更甚者也许南辕北辙或风马牛,业内将这种情况称之为穿帮。
一部影片如有穿帮之处,无疑是这部影片的“硬伤”,让观众有如吃米饭吃到一粒石子子,磕瓜子磕出个坏仁儿来的感觉,是很让人倒胃口的事情。
对于艺术水准、影片质量都一般化的影片不看倒也罢了,亦不会觉得有多遗憾,但如果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就让人做难了,有如口中一粒坚果,咽之哽喉,弃之可惜。
一次在与西影已离休的原技术处长高老先生闲谈时,他向我讲起了几则这方面的例子,虽然已市陈年往事,虽已事过境迁,物是人非,但对电影制作者们来说仍然是个不可不说的话题,不无警示和借鉴意义。
高老说他在任技术处长期间,一般影片送审前都要让他们先看,在看完《西安事变》后,他发现“请愿”那个场景中有无轨电车驶过,年岁稍长些的人都知道在“西安事变”的当时,西安尚没有无轨电车,影片显然有悖于历史的真实,于是高老把他的看法告诉导演,导演一时楞了神,心想如果重拍要动用许多人力、物力、财力,难度很大,但不重拍有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不符,最后导演在两难之中只好一“剪”了之。
高老先生曾问我是否看过峨影拍的《焦裕禄》,我说看过,但我没看出有什么问题。高老说:那部片子拍焦裕禄同志刚到县委走马上任时,遇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画面上焦裕禄正在与老者对话时,突然后面窜过一头油黑发亮、肥头大耳的猪。高老心想当时的兰考县穷成那样,人都养不活岂能喂出那么肥的猪来?令人难以置信。
还有一部陕北题材的片子,片中的陕北农民头上都裹着刚从百货商场买来的崭新而雪白的白羊肚手巾。试想一下,抗战时期陕北农民的生活状况可想而知,老乡们怎能齐刷刷地裹上新头巾?其实你若仔细观察,陕北农民头上所谓的“白羊肚手巾”,没有一个是雪白雪白的。黄土高原风吹日晒,老乡们经年累月汗流浃背,哪能雪白如心呢?作为道具部门即便是新买的白毛巾,也必须处理后才能实拍。后来导演接受了这个建议,重新补拍了这组镜头,弥补了可能造成的缺憾。
当然,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如果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穿帮。穿帮的例子还很多,也并非国产电影所
“穿帮”之我见(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