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课改意识逐步增强,能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等多种教学途径,促进农村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提高,尤其是听说能力从过去的哑巴英语逐步过渡到了学生敢说想说的良好效果。然而,这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如何使学生的英语达到更高的水平,如何在新课程下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教学等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1当前农村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经常听到有的老师说:“课改没必要,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会做题,在考试时候能考个好成绩就行了。”这可能是许多老师心里的共同想法,导致改革的效果不好。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中许多人尚无主动参与新课改的意识;一部分教师在新形势下仍无动于衷,学习意识、研究意识淡泊;还有部分老教师仍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等现象。有近一半的教师还是“课本本位”,而非“学生本位”,课堂教学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应试出成绩。几乎所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有2/3的时间是在讲解知识点,教师过度侧重对单词用法的讲解而忽视词汇在语言中的实际运用,课堂上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时间很少,老师常用机械操练取代学生的真实交际。即使给时间学生操练对话,大多数老师开展的pair work和group work都不具备交际意义,而仅是一种变相的机械操练,并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
绝大多数老师用中文上课,或者是一句英语一句中文,语音语调不标准。教学手段主要还是“chalk+blackboard”的形式,录音机有使用,但缺乏多媒体教学,其中极少数老师从未接触过多媒体。由于教师教学方法过于机械,学生或朗读,或做题,或回答问题,有些学生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在课堂上各干各的,有的发呆,甚至闲聊,而教师忽略学生的反映,按着既定的教学步骤往前教学,导致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越拉越远。
“包办”一切,课堂上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40分钟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就像被老师操纵的机器,机械地跟着。有些优秀的老师,能稍微渗透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对学习策略的指导极少。
。
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在课堂上,学生能听到老师较流利的英语,但每周接触的时间短,在加上有的老师任课时会用些汉语授课,所以学生接触到的英语更少。用英语的环境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因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很少。他们缺少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农村孩子有些羞于说英语。从小受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有些缺少自信,并且易于落成机械的条文背诵的俗套。
。家长们都已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学习英语是初中的事,小学里只要学好语文数学等最基本的科目就足够了。父母们缺少鼓励,没有从正面积极的引导教育。有的家长虽然也能认识到重要性,但自己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也无法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及改进
。摒弃灌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习得英语。只有学生主动体验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