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台儿庄古城重建背景分析 2
一、台儿庄概况 2
二、台儿庄古城重建价值分析 3
三、台儿庄运河古城旅游定位分析 5
第二章古城规划设计情况 8
一、规划概况与原则 8
二、古城七大分区规划 11
三、古城街区规划 14
四、古城水系规划 17
五、古城业态规划 22
第三章运河古城潜在游客市场分析 26
一、市场类型 26
二、潜在游客市场分析 27
第一章台儿庄古城重建背景分析
一、台儿庄概况
台儿庄是山东省枣庄市的市辖区,,辖5镇、1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台儿庄地理位置优越,地处苏鲁两省交界,位于淮海经济区中心地带,地处欧亚大陆桥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台儿庄南近陇海铁路,西临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206国道穿境而过。同时,台儿庄位于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中间节点,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到京、。此外,100公里内有徐州、济宁、临沂三个机场,200公里内有石臼、岚山、连云港三个出海港口。
图1 台儿庄区位示意图
二、台儿庄古城重建价值分析
历史上的台儿庄曾是一座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秀美古城,有水旱码头之称。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将整个古城夷为废墟。为再现当年“商贾迤逦、一河渔火、十里歌声、夜不罢市”的繁盛景象,传承灿烂的古运河文明,加快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在建设部、国台办、国家旅游局和省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08年,枣庄市委、市政府抓住运河申遗和台儿庄大战胜利70周年地时机,着手重建台儿庄古城。
台儿庄运河古城重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价值:
1、台儿庄古城能够成为中国第一座二战纪念城市
台儿庄大战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取得的一场重大胜利,是三万将士用鲜血换来的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台儿庄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重建被二战炮火毁坏的台儿庄古城,
使之成为世界上继华沙、庞贝、丽江之后,第四座重建的古城,对开展爱,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台儿庄古城是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壁的历史文化名城
明万历三十年大开泇河,台儿庄逐渐发展成傍水而筑、因河而兴的水旱码头,成为沿运物资、人员的重要集散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涌动和交汇,带来了文化的融合,使台儿庄成为集八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北方大院、鲁南民居、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岭南建筑)、七十二庙宇于一城(包括世界五大主要宗教及中国主要民间信仰的各类庙宇,如道观、泰山娘娘庙、妈祖庙、清真寺、基督教堂等),中西、南北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
3、台儿庄古城具有千年运河上最完整的文化遗产体系
台儿庄拥有京杭运河唯一一处明清风貌保存完好的古河道、古码头,拥有最能体现明清运河沿岸居民生活特点的古村庄——纤夫村,城内至今仍保存大量的古建筑、驳岸、水堤、水门等水工遗存,古城城市肌理、道路和水系框架基本完整,保存了历史风貌,且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
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其运河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4、台儿庄古城能够成为独具特色的东方古水城
历史上的台儿庄地势低洼,是洪水走廊,老百姓筑台而居,形成众多大小不一的“汪”(池塘),并通过明沟暗渠把这些“汪”串在一起,与运河相连,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系、水网,是名副其实的水城。我们将恢复建设近百条水街、水巷,使游客能够乘船游览城区的任何景点,形成河道纵横、水网密集、以船代步、独具东方特色的古水城。
三、台儿庄运河古城旅游定位分析
台儿庄运河古城是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的两大龙头之一,是“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核心区,要借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以历史遗存为依托,以大战文化、运河文化为主脉,打造集古城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爱国教育、会务商务等为一体的古城旅游景区,既满足游客回归自然、复古猎奇的需要,又使游客在开心游览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运河文化的熏陶。将台儿庄古城打造成为国内乃至世界知名的优秀旅游产品、中国第一座二战纪念城市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1、以大战故地为切入
台儿庄因运河而兴,却因台儿庄大战而扬名中外,因此,台儿庄运河古城恢复将紧密结合台儿庄大战的历史进行。目前,已建成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战史陈列馆,修复了火车站遗址等大战纪念建筑。在运河古城建设中,还将对“古城门残垣断壁”、“炸浮桥背水一战”、“街巷战寸土必争”以及“弹洞前村壁”、“战役指挥部”等战争场景进行还原恢复,使整个古城成为一座二战“纪念城”。
2、以运河古城为灵魂
台儿庄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年间就已形成。而明朝万历年间,京杭
古城重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