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培训资料:麻疹.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麻疹:(一)发病原因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illivirus),(RNA)病毒,对较大,镜下一般呈球形,径150~300nm,形态多变,,外盖脂蛋白包膜,上有短小突起带血凝素,,已知其基因组不分节,长度约15893bp,共有六个结构基因,编码六个结构蛋白,从3'端开始依次为:核蛋白(N)分子量60×103、磷酸蛋白(P)分子量72×103、膜蛋白(M)分子量37×103、血溶素(F)分子量60×103、血凝素蛋白(H)分子量78×103~80×103以及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大蛋白(L)分子量210×103,其中N、P、L蛋白与病毒RNA结合,而另外三种M、H、,以磷酸化形式存在,在基因包装、复制和表达方面发挥主要作用,还参加RNA的结合,,即P、C、,与N及mRNA结合成复合物,,为一种非糖基化蛋白,形成病毒包膜的内层,维持病毒颗粒的完整,作用于病毒的繁殖,,为一种糖基化蛋白,在包膜表层,其前体F0无生物活性,,当病毒扩散时,,为一种糖基化表面蛋白,有血凝作用,为血凝素,,可与存在于宿主细胞表面的麻疹病毒受体(CD46)结合,,人体可产生对这三种包膜复合蛋白的抗体,F蛋白和H蛋白是麻疹病毒接触人体免疫系统,,而缺乏对M蛋白的抗体则与麻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的发病相关.
麻疹病毒可适应人、猴、狗的组织细胞培养,,:一为发生细胞融合,形成巨大融合细胞,可含10~130余个核,并有核内包涵体;,猴也可发生感染,,但疫苗株麻疹病毒已可经脑内注射感染新生乳鼠.
麻疹病毒在体外较不稳定,易失活,对热、干燥、紫外线及脂肪溶剂如乙醚、氯仿等极为敏感,故煮沸、日照及一般消毒剂均易灭活,在56℃ 30min即可灭活,在pH7时病毒生存好,而pH<5或>,若病毒悬存于含有蛋白质的物质如黏液中,则其存活时间可延长,因蛋白质可保护病毒不受热和光的影响,受蛋白质保护的麻疹病毒可在-70℃下保存活力5年以上.
长年以来一直认为麻疹病毒是遗传性、抗原性稳定的一种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分离到的麻疹病毒野毒株,与五六十年代相比,在生物学特性和抗原性上出现不少差异,主要表现为血凝和血吸附性消失,,(A,B,C,D,E,F,G,H)和20余个基因型(A,B1-3,C1-3,D1-9,E,F,G1-3,H1-2).A型首次于1954年分离到,在全世界分布广泛,几乎包含了所有疫苗株病毒,B型1983首先在非洲分离到,C型70年代曾在美国分离出,以后则在欧洲流行,,其后D3~D5型在亚洲流行,我国台湾也分离到D3型,在南非、美洲近年来有D3,,德国也有,,,证实1993、1994年分离到H型,湖南、山东、河北、北京、海南、安徽等地分离到了H1型,;鉴定变异毒株及其

培训资料:麻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aotao0c
  • 文件大小151 KB
  • 时间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