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学校党建论文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赵悦
(大连交通大学,辽宁大连 116028)
[摘要]当今高校大学生以“90后”一代为主体,其独特的人格特质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端正,政治觉悟有待提高,党性观念有待增强,影响了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党支部工作缺乏创新,吸引力不足,也影响了学生党支部作用的发挥。本文分析了当今大学生的群体特征,提出了在当代中国发展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探究其形成原因,进而对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工作;高校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6)05-0046-03
[作者简介]赵悦(1980- ),女,辽宁锦州人,大连交通大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建设。
※本文系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资助课题(编号:DJSZ-2015-B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今大学生出生和成长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经济迅猛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年代,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也有着不同以往的鲜明特征。正确分析评价当前大学生,客观认识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成为高校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的群体性特征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同时,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也呈现高发多发态势。我们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以及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正是在这种时代环境下,当今大学生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犹如一张白纸,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全面、最鲜明的印记了时代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当今大学生的评价与对我国1990年以来所有一切的评价应该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大学生群体有其特殊性。
,追求公平正义,但理想信念淡漠。当今大学生出生时家庭条件相对比较优越,入学时教育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他们从生活中的所闻所见里,感受到了伟大祖国的发展成就,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对党有较高的认同感。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的出现,使他们接触到海量信息,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产生民主意识和评价意识,追求社会公平,有正义感。同时他们也间接耳闻目睹了西方社会的发展,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实用主义、个人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日益明显,理想信念比较淡薄,而更多的是追捧明星、崇拜政界、商界的成功人士,期盼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高官富豪,享受奢侈的生活。有相当一部分人入党积极性不高,在申请入党的群体中,入党动机也多种多样。有的为了毕业以后能找份好工作或考取公务员;有的为了脸面好看;有的是出于从众心理等。
,个性张扬,但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当今大学生,思想活跃,追逐梦想,喜欢时尚元素,喜欢标新立异,关注国内国际大势,乐于参与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从中表现自我。无论在家在校,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不喜欢家长、教师和领导教条式的灌输与说教,喜欢平等式的讨论、争论,喜欢用事实说话。他们重视并维护自己的权利,但往往忽视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