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
初一第一单元《春之声》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1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在初一单元中属于比较有难度的单元,我采用“感受教学”代替“文字说教”,本单元由一首好听的歌曲《渴望春天》及欣赏曲《春节序曲》《新疆之春》组成。本单元的重点是: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表现歌曲《渴望春天》的风格与意蕴。培养在专注听赏音乐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与表现音乐的能力。难点是:抓住音乐元素去感受音乐,发挥想象力,更好的去感受音乐。因此我以音乐要素把握音乐情感,有机的把单元整合,让重难点细化到每一个专题当中去解决。
专题一:歌曲《渴望春天》,把我歌曲的情绪,通过歌声来表现。专题二:《春节序曲》《新疆之春》把我音乐元素,通过想象表现作品。两个专题之间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由难到易,本着一个理论:聆听音乐--演唱作品--分析要素---想象画面---升华情感。
我所选择的单元的学习方法是:1、选择恰当的情感演唱歌曲2、聆听识图,听音乐。3、分段对比欣赏,感受音乐元素的变化。4、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预期的学习成果:1、能够用恰当的感情演唱《渴望春天》2、通过对音乐元素的分析,让音乐课活跃起来,学生快乐学习。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1、用流畅跃动的声音表现《渴望春天》的风格与意蕴。了解莫扎特的生平及贡献。2、尝试探究、听辨音乐中代表性的音乐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1、分析歌曲的音乐要素,理解表现歌曲的情感。2、感受作曲家所运用的民族音乐语汇,了解作品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用优美的歌声加以表现。2、理解莫扎特在人生最困苦之时,仍用美妙的旋律表现对生命、春天的渴望之情。3、能积极 感受、探究作品中所运用的民族音乐语汇。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不同作品的体验,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有听觉视觉,双重的音乐感受。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音乐要素的分析,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的感悟。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春之声指的是什么?
2、通过音乐想象画面,需要分析哪些音乐元素?
专题划分
(说明:除了说明主题单元将划分成几个专题以及每个专题所用的课时外,还应说明哪一个专题或专题中的哪一个活动将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学习活动。)
专题一: 歌曲《渴望春天》 (1 课时)1
专题二: 欣赏《春节序曲》 《新疆之春》( 课时)
.......
其中,专题一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歌曲《渴望春天》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1课时,每周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知识与技能:1、用流畅的跃动的声音表现《渴望春天》的风格与意蕴。
2、了解作曲家生平及贡献。
过程与方法:
初中音乐《春之声》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