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等教育研究信息.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等教育研究信息

服务模式
高校技术转移模式探析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的调研与思考
梅元红,孟宪飞(清华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
高等学校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国家技术转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结合清华大学的工作实践,就高校技术转移模式进行探析。
高校技术转移是一个多主体、多阶段、多层次、多来源的综合性体系,包含着复杂的结构和各种关系。技术转移的参与主体主要有:高校、企业、政府、中介机构、投资机构等。技术转移的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技术开发阶段、技术推广阶段和技术应用阶段。技术来源主要有:高校(技术提供方)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技术接纳方)委托、双方合作研发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新技术。目前我国高校的技术转移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型。
l 传统的技术转化模式——点对点的高校与企业直接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目前是最广泛、最典型且至今仍在沿用的转化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①点对点的直接转移,即技术直接由技术提供者(高校)传递给技术接纳者(企业)。②在校企之间传递的技术主要是包括专利技术在内的高校自有科技成果,是典型的技术推动型技术转移。该模式参与的主体只涉及到大学和企业,从技术转移的过程看,主要是高校已有技术的推广。由于技术转移主要靠科研人员或管理人员直接与企业联络,合作规模和技术交易额普遍较小,涉及的技术多是较为简单的应用技术。
2 技术孵化模式——点对线的过程推进模式
技术孵化模式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模式。可以归纳为点对线的关系:以大学为点,对应技术转移的孵化过程这条线。这种模式可以通过多种技术转移机构实现,包括大学科技园、国家工程中心、省校研究院和校企联合研发机构等。具体的表现形式有:
大学科技园模式
大学科技园毗邻大学,依托集群式创新优势,形成产学研创新的支撑集群,包括企业孵化器群、技术研发机构群、高校科技产业群、教育培训机构群、中介服务机构群和配套服务机构群等,已经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大学科技园模式的主要特点是:①地域优势明显。由于地处大学周边,并与大学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因此对科技信息、科技人员等技术转移要素有联系便捷、渠道通畅的优点。②有较强的综合配套服务能力。除了对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和中试实验外,大学科技园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在金融贷款、队伍组织、法律事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撑,为技术转移提供有效的综合配套服务。
大学科技园承担着孵化大学科技成果的重要任务,目前高校的技术通过大学科技园实现转移尚处在探索阶段,转移机制、资金保障等有待在实践中研究解决。大学科技园模式从参与主体看,有大学、合作企业、中介机构和投资机构等,它们都是通过科技园联系起来的,中介与投资机构运作的独立性不强。从技术转移的阶段看,主要集中在已有技术的应用阶段。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模式(简称“国家工程中心模式”)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由国家科技部设立的,旨在促进“创新和产业化”,以更多地形成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设立的,是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综合实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建设的研究开发实体。目前全国已有14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依托高校的有44家,已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24家,其中依托高校的有42家。此外,一些其它类型的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实验室等也兼有技术转移的职能。
国家工程中心模式的特点是:①由政府资助和支持。政府在经费、政策等方面对机构开展技术转移工作给予大力支持。②以解决共性和关键技术难题为目标,提供和推动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技术向相关行业转移与扩散。国家工程中心模式有明显的政府支持背景。从参与主体分析,它由政府职能部门主导,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依托企业,还依托高校和企业共同进行建设,只有少数有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介入。从技术转移的阶段看,主要以中试开发为主,注重工程技术的配套,涉及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虽然设立工程(技术)中心的目的是促进共性技术的扩散,带动行业的发展,但由于中心属于独立法人机构,技术的转移与传播并不一定与中心同步发展。因此,为更好地发挥其职能,对中心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尚需继续探索。
省校研究院模式
省校研究院模式是指高校和省(市)级政府合作成立研究院,以大学的技术、人才为依托,以长期合作、互惠互利、优势结合、共同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和利用省校双方优势,强化政府的指导功能,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成立的实体机构。
近年来省校组建实体性科技开发机构有明显的增长,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清华大学分别和北京市、深圳市、河北省和浙江省成立了“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
省校研究院模式的特

高等教育研究信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iang19840906
  • 文件大小110 KB
  • 时间2017-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