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一声梧叶一声秋.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声梧叶一声秋-国学教育论文
一声梧叶一声秋
文/王东峰
总觉得,自然界中的植物也和万物之灵的人类一样,有着千差万别的脾性。比如说梧桐树,它天生就是忧郁的、凄清的、寂寥的、内敛的,从骨子里透露出一种落寞和悲凉,即使是在春天繁花满树的时候。北宋词人周邦彦在《琐窗寒》中就怅惘道:“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而到了草木凋零、断雁西风的深秋,枯黄飘零的桐叶就更易引起诗人无限的伤感与凄凉,这也就不难理解古人为何喜欢选择梧桐来悲秋了。如唐代戎昱《客堂秋夕》:“寂寂江城无所闻,梧桐叶上偏萧索。”南唐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宋代欧阳修《千秋岁》:“高梧冷落西风切,未语先垂泪。”沈端节《江城子》:“秋声昨夜入梧桐,雨濛濛,洒窗风。短杵疏砧,将恨到帘栊。”李清照《行香子》:“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秋色梧桐图》
秋桐不仅是古典诗词吟咏的对象,同样也是古代画家热衷的创作题材。如明代“武林画派”的创始人、浙派后期代表人物之一的蓝瑛创作的《秋色梧桐图》(图1),绢本,设色,纵65 厘米,横32 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蓝瑛(1585—1664),一说(1585—约1666),字田叔,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蓝瑛落笔纵横奇古,风格秀润。蓝瑛绘画对明末清初影响很大,被后人称为“武林派”,画史上称之为“后淅派”。
画面上一片秋高气爽的气氛,上垂红枫一枝,一只美丽的山鸟神气逼肖,悠闲地栖立于梧桐枝上,形象生动自然。这幅画在构图上采用传统“折枝”的方法,截取梧桐与丹枫的枝头横斜下垂之势,枝叶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山鸟基本以墨画成,略施淡赭色彩,令人感到素雅可亲。《梧桐秋月图》
《梧桐秋月图》(图2)系明代“吴门画派”的重要人物、福建画家宋珏的代表画作,纸本,设色, 厘米, 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宋珏,字比玉,明神宗万历四年(1576)生,福建莆田人,国子监生。擅诗文、工书法,尤精于绘画,用笔苍老秀逸,不拘于法。
此画描绘了烟云迷蒙的秋夜,月光笼罩夜空,梧桐掩映处有书斋楼阁,楼上正有两个人倚槛赏月,林间小路上则有两个人仿佛在边走边谈。画面上的梧桐树叶墨色层次分明,变化丰富,充分表现出秋夜里月光下梧桐树叶多姿多彩的神韵,更给画面增添了一种虚静清明的韵致,表现了清幽的意境。画家自题五言诗一首:“书楼高百尺,岿峙出梧桐。倚栏话秋月,忽听云外钟。”赏画品诗,可知此画原来是宋珏夜访山中友人,登书楼赏月,触景生情后的佳作。
《梧桐仕女图》
清代江苏人王素,仕女画成就较高,南京博物院藏有王素的《梧桐仕女图》(图3),立轴,纸本,设色, 厘米, 厘米。

王素(1794—1877),字小梅,甘泉(今江苏扬州)人。王素是一位艺术才能全面,既有传统功力又能吸收外来经验的人物画家。他的传世作品较多,以人物画成就最大,尤其是仕女画,清新文秀,享誉甚高。
画上题有李清照的《醉花阴》词,显然依据词意而画。画中以粗笔大写山石及梧桐树叶,点叶勾花写秋菊数丛,笔法纵逸,意境冷峭。画中倚窗而立的女子纤弱秀美,凝望菊花,忧郁伤感,形象地表现了“帘卷西风,人比

一声梧叶一声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