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带孩子,生活闹剧-教育心理学论文
中国式带孩子,生活闹剧
陌旗/整理
[观点]
观念落后很累人,差异导致矛盾多。
把培养下一代作为主要的寄托,肯定会累得死去活来的。
从前,母亲带大四五个孩子,很容易;现在,四五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还是没怎么带明白。
中国人是一个团队带一个孩子,外国人是一个人带一队孩子。
宝宝的抵抗力比成人强十倍:爸爸妈妈穿两件,宝宝绝不需要穿两件半;孩子只能比大人你穿得少。
常常看见一个大人手抱孩子,另一个大人给孩子喂饭的情况,还要满屋子追着跑;一顿饭吃下来,大人精疲力竭,孩子哭得惊天动地,像是一场战争。
在许多公共场所,能看见吸烟室,却找不着母婴室。
隔代教育可以让年轻父母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事业上,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
一位母亲说:和老人一起照看孩子真难受!两辈人的观念不同,向老人提意见也要谨慎,用词要恰当,语调要和善,不然就会引起家庭矛盾。
爷爷奶奶辈的人观念落后,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难免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老年人由于体力不支和情感上的变化,对小孩子多是情绪化的偏激抚育路线,不是溺爱放任,就是过于苛刻,这会让孩子生出偏激的人格。
孩子会本能地和抚养他成长的人最亲,这会直接并且深远地影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以及未来家庭的和睦气氛。
提倡自己带孩子,是培养一种原本不言而喻的爱心,对人对己,本当是不言而喻的责任。
中国的儿童医院永远是最拥挤的地方,一个孩子感冒了,一大家子都得去医院。婴幼儿就医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发烧,在多数情况下,都是没必要去医院的。
数据表明,孩子由老人照料的比例约占60%,由妈妈照顾的仅占约10%。
[镜头]
中国式的特点,有时很是可怕。
镜头1:
当下,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因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于是,抚养孩子的重担就不可避免地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两代人育儿观念矛盾引起的家庭纷争也在不断上演,分歧愈演愈烈,甚至演变成家庭矛盾。这种摩擦如不及时化解,往往会酿成悲剧。
郑州紫荆尚都小区,一位75岁的大娘穿戴整齐后,纵身从位于5楼的儿子家中跳下,被发现时已不幸身亡。
据介绍,死者是给儿子家照看孩子的,因为孩子的事情和儿子产生意见,一时想不开,就跳楼了。
镜头2:
在广西和四川发生两起和孩子喝酒相关的悲剧事件,都是因为长辈逗小孩喝酒,结果一个小孩继发性脑损伤,另一个酒精中毒抢救无效身亡。
悲剧的背后除了相关法律监管缺失,更是“中国式逗小孩”的陋习作祟。在网上做的调查结果表明,有将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周围有小孩被大人灌过酒。
[见证]
没有硝烟的内战,应该没有胜利者。
我35岁时当爹了,能不高兴吗?别问我为什么,35,没啥稀奇的,告诉你吧,我是独生子女,这更没啥特殊的呀。我爷爷出生在1931年,兵荒马乱的年代,听说爷爷共有5个兄妹,到我爷爷10岁的时候,只他一个活了下来。爸爸生于1958年,正规的大名就叫跃进,大跃进啊。本来我还有一位大伯位叔叔,可惜我爸爸童年的时候就失去了哥哥和弟弟。
说明白了吧,我家已经是三代单传了,又赶上计划生育,35岁当爹,妻子还真争气,生了9斤重的儿子,属于我家第四代独苗。妻子临产前一个月,妈妈打来电话,说了两个多小时,她老人家竟然没心疼电话费,妈妈说她和我爸
中国式带孩子,生活闹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