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诚信缺失与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诚信缺失与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ppt“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
主要内容:
一、诚信的内涵及中西诚信文化比较
二、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三、如何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一、诚信的内涵 及中西诚信文化比较
(一)诚信的内涵
1.“信”
殷商时期:以“允”为“信”。“允”为商王占卜应验的用法,用来表达预言传达者(神灵与先祖) 与从受者(商王或贵族) 的互信关系。
西周春秋时期:随着“礼乐”制度与“德治”传统的确立,“信”观念的神权色彩日渐消退,但其与“礼”、“德”、“仁”等政治伦理范畴的结合,却日渐紧密,逐渐成为当时政治伦理的一条基本准则。
由神人关系延伸到政治伦理与社会交往中。
春秋晚期开始,随着西周礼乐制度的解体、私学兴起与士人阶层广泛涌现,社会观念日渐下移,“信”的原则逐渐由国家政治伦理范畴,向人际交往的基本社会伦理准则转化。
“讲信修睦”被视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诚”

商周祭祀二原则:
“信以祷神”、“诚以举祭”
“惟诚感神”,强调祭祀过程中内心状态的专心一致,精神意念的纯正虔敬。
作为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诚”的内涵重心,并非单纯的行为规范,更强调个体人格修养和内在心性自觉意识。
(1)“诚”是“天道”与“人道”的体现,也是沟通二者的桥梁。“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
(2)“诚”是在“心性”层面对于“善”的目标的自觉追求。
(3)“诚”是自觉心性修养的“道德范畴”和具体社会实践的“伦理范畴”的统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诚”、“信”由最初的单字的使用逐渐合成了一个词,“诚信”一词应运而生。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较早将“诚”与“信”连用。
《管子·枢言》:“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春秋战低下,诸侯割据,战乱连年。刚刚建立的封建社会,面临着意识形态的破旧立新问题。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尧舜禹时期的原始社会,人们都以道德为准绳;夏商周奴隶社会,君主们靠智谋来竞争;而春秋乱世,诸侯都凭军事实力来比拼。在这样一个政治上割据、军事上纷争、文化上百家争鸣的时代,一些思想家认为,重新树立道德准绳有着迫切的重要性,于是,他们大力呼吁诚信。
儒家:
“信”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规范,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人伦五常之一。
孔子把诚信看作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准则。“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i),小车无軏(yue),其何以行之哉?”

诚信缺失与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65784244
  • 文件大小10.95 MB
  • 时间2017-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