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 蟾蜍坐骨神经干电生理实验
【摘要】目的运用电生理实验技术测定蛙类坐骨神经干的单相、双相动作电位和其中A类纤维冲动的传导速度,并观察机械损伤、药物对神经兴奋和传导的影响。方法采用RM6240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通过电生理的方法来测定蛙坐骨神经干的单相、双相动作电位的电位和时程以及其中A类纤维冲动的传导速度。并采用夹伤神经和加不同药物等处理措施,记录一定刺激强度下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大小变化,从而分析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m/s,± V,± V。± ±,± mV和 ± mV,与中枢端引导时的动作电位振幅比有显著性差异(p<);夹伤神经干后,± mV,时程为 ± ms,与末梢端引导时正相波时程比有显著性差异(p=<)。引导电极间距离分别等于10mm、20mm和30mm时,动作电位正相振幅:A110为 ± mV,A120为 ± mV,A130为 ± mV,负相振幅:A210为 ± mV, A220为 ± mV,A230为 ± mV,A120、A130分别与A110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A220与A210比有显著性差异(p<),A230与A210以及A220与A230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3mol/L KCl处理前Ac正相振幅为 ± mV,± mV,处理后5min ± mV,±;Dc正负相时程分别为 ± ± ms,处理后5min D5正负相时程分别为 ± ± ms。A5与Ac相比以及D5与Dc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3%procaine处理前Ac正相振幅为 ± mV,± mV;处理后5min ± mV,± mV。Dc正负相时程分别为 ± ± ms,处理后5min D5正负相时程分别为 ± ms和 ± ms。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结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内可以双向传导,传导速度为 m/s。双相动作电位是神经冲动先后通过两个引导电极形成的,为正相波与负相波叠加后的结果。坐骨神经干的动作电位及传导过程不表现“全或无”现象,当刺激电压从阈刺激增加至最大刺激的过程中,神经干动作电位振幅随刺激电压增加而增高,。KCl处理神经干过程中,由于阻滞了K+的外流,动作电位的振幅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小,至5min时已基本为0。procaine处理神经干后,由于阻滞了Na+的内流,动作电位的振幅逐渐变小。
【关键词】神经干刺激复合动作电位单相动作电位双相动作
实验3蟾蜍坐骨神经干电生理实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