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美食
1
盐焗鸡
相传,很早以前漳州沿海某盐场,有个盐工,饥寒交迫,无奈中偷了一只鸡,煮熟刚要吃时,盐场主回来,,鸡肉咸香,别饶风味。
1、将活母鸡宰杀煺毛,取出全部内脏,,在翼两边各划一刀,在颈骨上剁一刀(不要剁断),吊起晾干表面水分。用精盐、味精涂匀鸡身内外,将葱、姜、大茴香、高梁酒放进鸡腔内。先用1张纱纸包好,再包上1张刷过油的纱纸。
2、,取出四分之一放入炒锅里,把包裹好的鸡放在盐上,,用小火焗约20分钟至熟。
3、将焗熟后的鸡取出,去掉纱纸,,骨拆散,放在盘中(骨放底下、肉在中间、皮盖在上面),复原成鸡形,芫荽饰在鸡的两边即可。
2
米烧粿 ——漳州石码著名民俗小吃
接下来是制作馅料。主要原料是猪前脚瘦肉、冬笋、豆腐干、萝卜、扁鱼、红虾、地瓜粉等,调料是精盐和味精,将瘦肉剁碎,冬笋切成细丝。豆腐干切成细片丝,萝卜抽成丝,扁鱼、红虾油炸酥后研碎。将以上原料加上适量地瓜粉、精盐、味精,猪油搅匀拌成馅料。将擀好米烧粿皮包上馅料,双手一招,即成半月形的米烧粿生坯,再放在蒸笼里蒸熟。米烧粿宜热食。食时,可根据各人口味配上番茄酱、甜辣酱、竹醋酱,味道浓厚,鲜香可口。
先将上等晚米淘洗干净,然后用水浸泡。待米浸泡透后,再用清水洗一遍,然后加适量清水磨成水浆,装入布袋吊干成米粉团。将米粉团加适量清水揉匀,搓成长条,切成小圆团,再擀成直径约5厘米,中间稍厚、四边略薄的薄圆片,即成米烧粿皮。
3
猫仔粥
猫仔粥是客人来现煮现吃的,特点是快速利落,味鲜可口。当食客在桌边坐定时,摊主连忙在小锅里放上清肉汤,再放进预先蒸熟的白米饭,配上鱼片、肉片、肝脏、虾仁、牡蛎、香菇丝等生料,煽起猛火,等清汤滚过,再调上胡椒粉、香菜、蒜油,不到五分钟,就煮成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猫仔粥”。
据说清朝年间,诏安城内有户官宦人家,祖母太夫人持家严谨,三对儿子、媳妇以及孙儿、孙女十几口,都谨遵家教,不敢逾矩,俨然有世家风范。长孙成婚后,新媳妇过门三日即下厨房,亲自动手料理全家膳食,自己却只能在厨下吃家人用餐后的残羹剩饭。长孙不忍心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买了几只猫仔来饲养。每天饭后总借口“猫仔粥”,到厨下用鱼、虾、肉等菜肴,快速地为新婚媳妇做好新鲜可口的饭食。
有一回,长孙刚把新鲜可口的稀饭做好,放在桌上,老太夫人就走进厨房检查来了,一脸诧异地问孙子在厨房忙什么。长孙机灵地回答道:“做猫仔粥,把剩饭剩菜掺在一起给猫吃。”因为家中确有养几只猫,老太夫人也就信以为真了。由于做“猫仔粥”要抢时间,用滚汤涮鲜料和饭,加上好配料,香甜适口,新媳妇喜欢吃,小夫妻情意更深,恩爱无比。
4
蚝煎
漳州的土地公心地善良,土地婆心术不正。有一天·老俩口闲谈凡间之事,土地公祝愿世人都过上好日子,土地婆一听却不高兴了,恶狠狠地说:“世上人都过上好日子,咱女儿出嫁时还叫谁来抬轿子啊?” 因为土地婆作崇,世上就出现了很多穷人。百姓憎恨土地婆,当探听到她不爱吃蚝时,就偏偏在春节这一天用蚝煎“供奉”她。让她饿肚皮。这显然是个传说,不过也却引证了漳州吃蚝煎的悠久历史。
烧腱灵
相传,在清朝时漳州有个农夫上京城省亲,,忽见一堵墙上贴着一张好大的纸,这农夫目不识丁撕下一包了就走,,(欺君之罪),进宫后只好开动脑筋,弄点花样,把洗净的鸡、鸭、鹅的腱抓了一大把,放在砧板上切细加调味,用猪网油卷好,。说也怪,经这么一烤,殊香飘溢,“万岁爷”竟吃得津津有味,就问此菜叫何名,农夫灵机一动后道:“叫烧腱灵”(漳州人称家禽的胗为腱,故名),“万岁爷”敕流农夫为御厨。后来流传于民间。现在用料是选用猪腿肉。烧腱灵细香嫩滑。
1、将猪肉切成5厘米长,粗细如筷子大,、味精、酱油、白糖、高梁酒、五香粉拌匀,腌溃3小时待液汁被肉吸收。鲜葱取前头切成10厘米长。
2、将猪网油洗净,吸干水份,铺在砧板上,放上猪肉,,长10厘米的圆筒状,用铁叉串好。
3、炉放木炭生火,待无烟时,,要不断翻转,约40分钟即熟,趁热切成段装盘,即可。
面粉茶
1、将面粉下锅,用微火焙炒,,离火待凉。
2、将白芝麻放入炒锅中炒熟,研末。
3、熟猪油放锅中烧热,放入切碎的干葱头,炒至香脆,不可炒焦,去葱头渣油留碗中待用。
4、最后将面粉、白糖、葱头汕、芝麻末一起混合搅拌
福建美食[精选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