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人工湖水质监测方案
小组成员:张伟军、胡志达
李富民、颜嘉懿
一、监测对象和目的
广州大学人工湖作为景观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广州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的日常生活健康,因此通过制定对人工湖水质的监测,实时了解人工湖水质变化情况,从而达到科学性的水体管理
二、基础的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
1、水体的气候、水文和地貌资料
广州大学所处地带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为东南风和偏南风,冬季多为北风和偏北风。年均降水量1652毫米,年水面蒸发量在1200mm至1400mm之间。当中,7-9月份为丰水期,12-2月份为枯水期,其它月份为平水期。
我们从水文资料中了解到广州大学的湖水主要以官洲水道为源头,其从珠江经广东科学中心前的外环路、广州大学环校西路流进校内,途径生化楼和工程实验北楼,再到体育馆和图书馆,但该湖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同属一处。地形平缓,地势较低,水域流速较慢,易受气候及风向影响。河道湖泊内相对水位为2-,其径流多由降雨产生,平均潮差较小,没有明显的洪水区。
水体污染源的分布情况
湖边所处位置在广州大学图书馆后,于教学区中心地区,因为在学生上课路段上,偶尔会有人为的乱丢垃圾污染水质,其次生化楼、工程楼、体育馆也存在排污口,图书馆副楼有一个排污口排放污水最严重,排污口附近水面有较多漂浮垃圾,此外图书馆自修室附近有两个排污口,凉亭两侧也有两个排污口
水体周边环境以及水体用途
人工湖周边植满了绿化植物,观赏性花草等,水体主要用于观赏用水以及灌溉用水
4、历年的水质监测资料
由于官洲河道并未设置监测站点,无法获得历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因此我们参考了与官洲河较为接近的广州长洲自动监测站点上的资料。
广东广州长洲断面2010年52周内水质分析
序号
周期
pH
DO(mg/l)
COD(mg/l)
NH3-N(mg/l)
本周水质
上周水质
主要污染物
更新时间
1
2010年第06周
劣Ⅴ
Ⅳ
氨氮
2010-02-09
2
2010年第05周
Ⅳ
劣Ⅴ
氨氮、溶解氧
2010-02-01
3
2010年第04周
劣Ⅴ
劣Ⅴ
氨氮
2010-01-25
4
2010年第03周
劣Ⅴ
劣Ⅴ
氨氮
2010-01-19
5
2010年第02周
劣Ⅴ
劣Ⅴ
氨氮
2010-01-12
6
2010年第01周
3
劣Ⅴ
劣Ⅴ
氨氮
2010-01-05
7
2009年第51周
5
劣Ⅴ
劣Ⅴ
氨氮
2009-12-21
8
2009年第50周
劣Ⅴ
劣Ⅴ
氨氮
2009-12-14
9
2009年第49周
劣Ⅴ
Ⅴ
氨氮
2009-12-07
10
2009年第48周
5
Ⅴ
Ⅴ
氨氮、溶解氧
2009-12-01
11
2009年第47周
Ⅴ
Ⅴ
溶解氧
2009-11-23
12
2009年第46周
Ⅴ
Ⅳ
溶解氧
2009-11-17
13
2009年第45周
Ⅳ
Ⅳ
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
2009-11-09
14
2009年第44周
Ⅳ
Ⅳ
溶解氧
2009-11-02
15
2009年第43周
3
Ⅳ
Ⅳ
溶解氧
2009-10-27
16
2009年第42周
Ⅳ
Ⅳ
溶解氧
2009-10-19
17
2009年第41周
Ⅳ
Ⅳ
溶解氧
2009-10-12
18
2009年第40周
Ⅳ
Ⅳ
溶解氧
2009-10-09
19
2009年第39周
Ⅳ
Ⅳ
溶解氧
2009-09-29
20
2009年第38周
3.
广州大学图书馆湖泊水监测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