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溶样技术研究进展
引言
第一章微波溶样的特性及原理
第二章微波溶样技术研究进展
第三章微波溶样技术的缺点及改进思路
第四章微波溶洞样技术的前景
姓名:史文霞
学号:**********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分析化学中,现代的AAS、HPLC、AEC、MS、ICP—MS等分析仪器自动化程度高, 测定速度快, 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精密度,同时也提高了对样品预处理的要求。微波溶样与传统的溶样方法相比,具有溶样速度快、样品分解完全、空白值低、安全、经济、简便、污染少、避免了样品挥发损失等优点,在溶样技术中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
引言
第一章微波溶样的特性及原理
微波具有以下特点:
(1)金属材料不吸收微波, 只能反射微波。
(2)绝缘体可以透过微波,它几乎不吸收微波的能量,微波可以穿透它们向前传播。微波密闭消解溶样罐用的材料是聚四氟乙烯、工程塑料等。
(3)极性分子的物质会吸收微波。如: 水、酸等。
特性
微波指波长1um~1mm,频率从300MHz~300GHz的超高频电磁波。
样品吸收微波→样品内部温度↑→样品内部压力超过样品壁膨胀承受能力→样品破裂→有效成分自由流出。
微波溶样的基本原理
(1)溶样速度快;
(2)样品分解完全;
(3)能消除样品中痕量元素的损失;
(4)可以得到相对开口烧杯溶样较低的空白值;
(5)安全,简单;
(6)污染少。
微波溶样技术的优点
第二章微波溶样技术研究进展
1967 。
1970年 Harwell实验室使用微波炉装置成功地处理了核材料, 微波辐射技术扩展到了化学领域并逐步形成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微波化学。
1975 年, Abusamra等人首次用微波炉对生物试样进行了湿法消化。
1986 年,美国著名的微波化学家金斯通等发表了关于微波溶样的论文, 标志着样品预处理新时代的到来。
1983 年,Matther等提出了密闭容器微波溶样方法。
美国CEM公司与其国家标准局(NBS)于20世纪80 年代初期便有了微波溶样仪器的商品,安全性能较高,现在已发展到用计算机来控制。
1986年在《分析化学》杂志上有四篇论文涉及微波溶解课题,这些研究表明这种溶样技术给出的结果与传统方法得到的一致。
我国20世纪90年代已有商品化仪器,但只有定时控压功能。
近年,又相继研究开发出了微波马弗炉、微波高温灰化炉、微波高压消解萃取系统、微波
微波溶样技术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