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编评一体化实训》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课程代码:
学时数:36学时理论环节学时数:11学时实践环节学时数:25
适用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
开课学期:
课程性质定位
采写编评一体化实训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培养应用能力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从课程关系上说前序课程包括新闻基本理论、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与新闻编辑学等理论课程,后续课程为实习实践、毕业设计及岗前培训。本课程将以党的有关的新闻与宣传政策为依据,比较系统地讲授新闻采访、写作与报刊编辑中的一般要求、原则、方法及最常见新闻文体的写作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注重实用性与应用性,重点放在加强新闻采访与写作、报刊编辑的应用训练上。通过实训,可以加强学生对新闻学的理解,使学生了解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报刊编辑的实际操作技能,增加对新闻工作的感性认识。
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牢固掌握关于新闻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新闻产品的生产流程,采访与写作的基本原理,了解新闻采访的方法,新闻写作的要求,报刊编辑的技巧,同时加强学生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训练,提高学生对新闻理论的认识和实际应用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媒体工作打下新闻采写编方面的基础。
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具有新闻思维和新闻价值判断能力,加强学生对新闻发现能力、采写能力及编辑能力的培养,通晓新闻报道业务,能熟练运用各种新闻文体,能承担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工作,使其满足新闻出版单位的要求。
三、教学手段方法
基于新闻采编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本课采取讲练结合、以分析、训练为主的教学手段。课堂讲授时,对各部分内容除了从理论上进行准确、清晰、透彻的阐释外,更为重要的是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大量实际新闻作品进行介绍分析,以加深学生对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报刊编辑基本原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其次,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要模拟新闻事件现场、创造一定的现场情景,进行模拟现场采写,培养学生新闻敏感性,培养其现场观察、能够按照新闻写作的要求进行写作的能力。另外,还可视教学需要,采用课堂讨论法等互动教学方法。
四、教材选用:
使用教材:《采写编评一体化实训教材》王桂琴田志友王祥成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我国高等教育新闻传播专业具有创新价值的一本教材。首先,本教材编写体例新颖。它按照采写编评的操作流程,分别对采写编评进行“动作分解”,以流程点为单位,由点到面讲解操作要领,这在我国高等教育新闻教材的编写体例上具有创新性。其次,本教材可操作性强。它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以理论知识为辅,具有很强的可复制功能。同时,本教材通俗易懂,条理清晰,语言简明: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本书可作为大学新闻传播专业实训教材,也是媒体及新闻爱好者的参考读物。
五、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新闻采访能力训练
本章课时:4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采访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采访准备
难点:采访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个流程点:采访准备(重点)
采
访
平
时
准
备
学习理论政策
认清当前形势
了解当局情况
掌握社会动向
多方增长知识
扩大采访视野
广泛积累资料
适应工作需要
熟悉
本报道行业
政策
拓宽
政策
熟悉面
贯彻
方针
路线
政策
情况
干部
群众
思想
活动
工作
成就
经验
矛盾
典型
人物
典型
事件
读书
看报
广采
博取
结合
工作
重点
攻关
注重
实践
向
社会
学习
积累
资料
内容
积累
资料
方法
采访平时准备
积累资料内容
思想积累
情况积累
信息资源积累
业务资料积累
知识资料积累
积累资料方法
建立采访档案
记者日记
笔记积累
剪报积累
制作报刊索引
卡片积累
音像资料积累
其他
采访临时准备
采访
临时
准备
明确
报道
思想
选择
了解
采访
对象
收集
分析
背景
材料
报道
思想
的内涵
拟定
采访
计划
报道
思想
的由来
选择什么样的采访对象
熟悉采访对象基本情况
收集
背景
材料
途径
分析
背景
材料
拟定
采访
计划
的要求
提问
的准备
开列
调查
提纲
尊重
事实
及时
调整
第二个流程点:新闻线索
新
闻
线
索
深入实际
深入群众
上
级
渠
道
书
面
渠
道
社
交
渠
道
会
议
渠
道
传
播
渠
道
第三个流程点:新闻选择
新闻
选择的
两个标准
新闻
价值
标准
新闻
政策
标准
新
鲜
新闻采编实训教案电子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