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实践中加强党性教育
【摘要】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前沿问题;关于党性教育
引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界定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我们现行党章上规定的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从广义上说的。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在我国,我们又把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经列宁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称之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因此,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还要学习19世纪诞生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我们讲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它仍然充满了生命力。因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首先,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尽管社会历史领域纷繁复杂,与自然界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别。但是,这“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参与社会发展的人都有自觉的愿望和目的。但多数人的愿望和目的都无法如愿以偿。这表明社会历史发展是受某种隐藏着的必然性支配;即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所支配。
其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客观的。即“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语)。马克思恩格斯重视分析物质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列宁认为,只要一分析物质的社会关系,就立刻可以看出社会现象的重复性和常规性,就可以把各国制度概括为社会形态这个基本概念。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方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关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起基础性的作用,但生产关系本身又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列宁对此作了概括“: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揭示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的历史过程。这是人类历史观的重大变革,这要归功于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
再次,社会主义最终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简称“两个必然”),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重要规律。在创立了唯物史观之后,马克思恩格斯重点研究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恩格斯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阶级斗争理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全面而透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他们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社会决不像某些思想家所鼓吹得那样是最为理想和永恒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曾经在历史上产生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由于它自身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最终必然会被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即社会主义所代替。与此同时,马克思还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论断。“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