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第二次“严打”重拳应对犯罪升级-历史论文
1996年第二次“严打”重拳应对犯罪升级
本刊记者周斌
全李沛瑶在住所被杀,凶手居然是专门护卫他的1 8岁武警执勤战士张金龙。1996年2月2日一则爆炸性新闻迅速在全国流传。
张金龙在当日凌晨4时许,利用轮值之机,进入李沛瑶的寓所行窃,被李沛瑶发现制止后,持菜刀行凶欲杀人灭口。63岁的李沛瑶奋力抵抗,身体多处被砍伤,终因急性大出血死亡。张金龙作案后席卷七百多元现金以及照相机、皮衣、手表、首饰等物品逃跑,被院内其他武警发觉,协同警察将其扭送公安部门。
这是新中国成立来第一例国家领导人在治安案件中遇害的事件,引起了中央决策层的强烈关注,再次发动全国性“严打”行动的议案被提上日程。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处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转型期,旧有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管制在松动,在港台、西方影视作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人们在受到启蒙的同时也备受拜金、犯罪的蛊惑,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又一个犯罪高峰,刑事案件的发案率是80年代前期的8倍,1995年公安机关立案超过150万起,涉枪犯罪、毒品犯罪和黑社会团伙犯罪引发的大案频出。
时任公安部长的陶驷驹曾直言不讳:“l至2月,%。突出的问题是:重大抢劫案件明显增多,接连发生犯罪分子以金融单位、运钞车、珠宝行为目标,持枪抢劫巨额财物的恶性案件,车匪路霸在一些地段又有抬头;杀人犯罪案件增多,影响恶劣;连续发生犯罪分子蓄意报复社会的爆炸案件;一些地方犯罪团伙活动猖獗,尤其是一些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和流氓恶势力为非作歹、横行不法、欺压百姓,成为一些地方治安混乱的主要原因;制贩吸食毒品、拐卖妇女儿童、卖淫嫖娼、制黄贩黄、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仍在不少地方继续蔓延;相当数量的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管制刀具非法流入社会,对社会治安构成极大威胁。”
1996年3月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借机纷纷对治安状况提出尖锐意见,要求整顿社会治安秩序。在民意的压力下,中央决定从1996年4月到1997年2月开展第二次全国性的“严打”行动。公安部牵头,成立了“严打办公室”,部长陶驷驹亲任组长,督阵指挥全国公安机关“严打”。杀害李沛瑶的武警张金龙很快以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盗窃罪i罪并罚,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深夜伏击抢银行重犯
1996年大年初五,因参与破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沛瑶遇害案、《科技日报》干部沈楠遇害案、新国大期货案、电影演员周里京妻子遇害案等京城大案要案的警察王威升任北京市公安局大案队缉捕队长,这个身高只有一米六四的矮个子警界精英,参与侦破的大要案不下200起,和同事一道抓获了几百名杀人越货的犯罪分子,奖杯锦旗多得摆不下。这一年9月8日夜,王威和同事再次出动,执行“严打”任务,埋伏在北京城东亮马大厦停车场,他们的目标是1 996年北京多起连环杀人抢银行案的主犯鹿宪洲。
鹿宪洲曾因盗窃罪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1994年2月越狱潜逃,纠集其他刑满释放人员郭松等结伙实施盗、抢、杀犯罪,手法老到。鹿宪洲在中越边境购买了一些军用枪支弹药,潜入北京,专抢银行。
1996年2月8日上午9时50分,北京朝阳区安慧里附近的工商银行甘水桥分理处门口,银行的工作
1996年第二次“严打” 重拳应对犯罪升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