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9-16
国际经济学
1
第六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
在这一章,我们将从理论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对国际货币体系及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现状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作一较全面的考察;并就不同汇率制度安排的利弊及其与开放条件下宏观运行调整的关系加以分析。
版权 1996-98? 山谷 Carnegie&同伴,公司
2004-9-16
2
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及其历史演变*
一、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国际货币体系(国际的货币系统) ,是指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为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机构它是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机构以及由习惯和历史沿革所约定俗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
1 、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发展国际货币体系是历史的产物,它相伴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经贸往来的产生而出现,只是在早期,它主要是依靠约定俗成的做法而形成。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国际货币体系的法律和行政色彩也相应增加。现代国际货币体系,就是这样一种既包括有法律约束力的有关货币国际关系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并包括具有传统约束力的由各国约定俗成的某些规则、做法的整合体。
2004-9-16
3
2 、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
围绕着促进世界经济和各衡发展及稳定这一中心任务,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手段来源、形式和数量、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必要充分的国际货币,并规定国际货币及其同各国货币相互关系的准则。
第二,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确促世界的稳定和各衡增长该调节机制涉及到汇率机制、对国际收支逆差国的资金融通机制,以及对国际货币( 储备货币) 发行国的国际收支纪律约束机制等不同方面。
第三,确立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商机制及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3 、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货币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类型。按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即本位货币来划分,可分为国际金本位制、黄金——美元本位制,以及与黄金完全脱钩的多元信用纸币本位制;按国际本位货币与其它货币之间关系的划分,可分为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以及介于这二者之间的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或管理浮动汇率制等多种类型。
2004-9-16
4
二、国际金本位条件下的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金本位制始于 19 世纪 80 年代,是一种随着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而自发形成的国际货币制度,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初的国际货币制度。
1 、金本位制的概念与形式
金本位制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为本位货币,并建立起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间固定兑换关系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金本位制是指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来表示一国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狭义金本位制仅指金币本位制。。
2004-9-16
5
( 1 )金币本位制(黄金正币标准)
这是金本位制的最初形态其特点是: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金币可自由铸造;黄金可自由输出入;货币储备全部使用黄金;国际结算使用黄金。在这种位制,货币等同于黄金,与黄金直接挂钩,价值比较稳定。
( 2 )金块本位制(黄金金银标准) 这是在金币本位制崩溃以后出现的一种货币制度。其主要内容是:金币虽然是本位货币,但在国内不流通,只流通银行券,不允许自由铸造金币,但仍规定货币的含金量,并规定有黄金平价;银行券不能自由兑换金币,但在国际支付或工业方面需要时,可按规定数量向中央银行兑换金块。
( 3 )金汇兑本位制(黄金交换标准) 又称"虚金本位制" ,是与金块本位制同时盛行的货币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国内不流通金币,只流通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的银行券;本国货币与另一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储备金;通过买卖外汇来稳定外汇行市。
2004-9-16
6
金币本位制的发展概况
金币本位制始于 1816 年的英国,此后其它欧美国家纷纷效仿;到 1914 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终止。
“一战”结束后,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的货币制度开始流行这个阶段金本位制的基础与战前相比已被严重削弱。
1929 — 1933 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得西方国家统一的国际金本位制终于彻底瓦解随后,纸币流通制度开始盛行,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与黄金不相挂钩的纸币流通制度开始盛行,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成立了以各自为核心的货币集团,如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在货币集团内部,以该国的货币为中心,以这种货币作为集团内部的储备货币,进行清算。集团内部外汇支付和资金流动完全自由,集团内部的货币比价、货币波动界限及货币兑换与支付均有统一严格的规定,但是对集团外的收付与结算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六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