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恋上一个物.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恋上一个物-科学论文
恋上一个物
文/凯利戈编辑/毛颖
家住美国旧金山的埃丽卡·埃菲尔是—位退伍女兵。2007年,她来到巴黎,在友人的见证下与埃菲尔铁塔举行了婚礼并改姓氏为埃菲尔。埃丽卡深爱着这座铁塔,她家里有无数关于它的东西,从照片到模型到视频,她对埃菲尔铁塔死心塌地。埃丽卡的故事被拍成了纪录片,纪录片里还有一些类似的案例,例如一个男人爱上了游乐园设施或挖掘机之类等等。
嗯!我相信这则新闻绝不是你第一次听到的“恋物怪事”。
仅仅是“身外之物”?
也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生活中的的确确有一些人深深爱着“身外之物”,这些物品对他们来说格外真实,并且意义非凡。
殖民时期的人类学家最早发明了“拜物教(Fetish)”这个词。在当时诸多的部落文化,尤其是宗教文化当中,人们会膜拜一个具体物件, 比如一个雕像,或者一个纹案。世界各地,古往今来的人类,似乎从来没有把物体单纯地当作身外之物来看待。无论是相信图腾的原始部落,还是赞叹松柏的古代吟游诗人,或者收集周边的游戏宅男,都是把精神世界寄托在了简单具象的物体身上。人们对物质的依恋,显然早已超越了对物质本身的功能需求。许多文学、影视作品都企图找到物质和人性之间最本质的联系。
《了不起的盖茨比》对这种物质依恋作出了批判,而有些作品,比如《广告狂人》则认为物质是人性的延伸。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一直在对人们
“拜物”的行为进行解释。无论是常见的收集爱好者,还是少数的收集成瘾者,他们都反射着现代社会物质和人类的关系。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密不可分
给具象的事物附加抽象的意义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而认知心理学家们发现,人们之所以会大规模地把抽象的想法附加在具象事物上,是因为这个抽象变具象的过程,是人们理解抽象概念的思维方式。
这个认知方式叫做“概念比喻(Conceptual Metaphor)”。当人们遇到一个概念时,会自动地寻找一个已经认知的,最相近的概念,然后进行联想和比较。而人们往往都是先通过感官认识具象的事物。因此,比喻就成了人们认识抽象概念的必经之路。
在所有的概念比喻中,最有意思的莫过于人们对时间的认知。中文里,我们用“前天”或“后天”来表示时间,说明我们把时间比喻成方位。过去的日子在我们眼前,而未来的日子却在我们背后。每种语言里都能找到关于时间的比喻,很多语言也都把时间和方向进行类比。尽管每个文化的时间运动方向都不—样,但是这个把抽象事件具象化的过程,是全人类的共性。
当这张概念比喻的思维网络形成的时候,人们也会相对地把抽象的感情连带地想象到具象的物体上。如此说来,恋物的来源,或许就是人类的高端认知方式。就像很多人收集邮票、广告招贴画或者火柴盒等,都是具有时代鲜明烙印的物体。对于收集者们来说,这些物体能够牵引出从前的感情。
囤积强迫:并不是为爱痴狂
对于“强迫症(OCD -pulsive Disorder)”这个流行词汇,也许大家都知道,严格说来,它实际上是个很痛苦的心理疾病,远没有网上的段子那么可爱。患者们因为自己的强迫行为而感到痛苦,可是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强迫症是焦虑症的一种,患者们之所以有强迫行为,都是因为心理上的焦虑。
通常,强迫症的逻辑是这样的:,这个焦虑可能是因为一个具体的事情,也可能是因为一个泛泛的情况。

恋上一个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luyuw9
  • 文件大小152 KB
  • 时间201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