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的恐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不同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2 、能根据学习的需要,从多种渠道查阅和收集有关资料。
3 、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一、导入
教师:课件出示恐龙图片。问这是什么动物,大家认识吗?今天,就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回到 6500 万年前,去了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爬行动物——恐龙。(板书)
二、交流所知
1 、关于恐龙,同学们课外都了解到了一些知识?老师这里有几幅恐龙的图片,谁能来给大家介绍下。
2 、学生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外查阅和收集到的关于恐龙的资料放于桌上,组内展开交流,形成对恐龙的直观认识。
3 、全班进行交流,同学相互补充。
4 、教师:刚才,我们从恐龙的形态、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还向大家展示了自己收集到的恐龙图片,老师觉得同学们很不简单,自己通过自学,就了解到这这么多恐龙的知识,通过这些交流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没有呢?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将问题聚焦到:恐龙已经灭绝了,这些模型、图片和影片是根据什么复制出来呢?
5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逐渐引入到化石上。
三、了解化石的发现
1 、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这些图片、模型及影片都是根据恐龙的化石复制出来的,那对于恐龙化石,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2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第 25 页中的有关恐龙化石的文字资料。(配音播诵)
3 、多媒体课件展示恐龙化石从发现到还原成恐龙骨架的过程图。(将课本中的四幅图进行有机串联,并配以相应的文字介绍。)
4 、教师:通过上面音像资料的介绍,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和感受?
5 、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内心感受。
四、开展活动为不同形态
《消失了的恐龙》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