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文学评论古典文学项羽败因概述朱国芬西南大学文学院摘要:项羽是反秦暴政的起义英雄,楚汉争霸中以失败而告终。自《史记》对项羽著述以来,学者们对其败因研究层出不穷。纵观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楚汉之战性质、项羽的性格因素、地理因素。本文主要从这三点来展开论述,以飨来者。关键词:项羽研究;人格魅力;失败原因;研究现状作者简介:朱国芬,女(-),湖北十堰人,西南大学文学院 2012 级古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 :I206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4)-15-060-02项羽是司马迁描写最成功的悲剧英雄之一,“在汹涌澎湃的反秦浪潮中,他简直是一条巨鲸”[1]。他随季父项梁发动会稽起义,于巨鹿之战大破秦军。秦灭后,自称西楚霸王,却在楚汉之战被刘邦击败,自刎而死,年仅三十。传统道德评价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标准,然而项羽却依旧岿然屹立于英雄长河之中。自其问世以来,研究不断,特别是关于他的最后失败引起了众多探究。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以项羽为篇名检索有论文 472 篇;以关键词检索,有 2000 多篇。依《史记》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如《王的盛宴》、《鸿门宴》和《楚汉传奇》等,对研究项羽败因大有裨益。搜集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项羽败因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三方面:楚汉之战性质、项羽性格因素、地理因素。一、楚汉之争性质战争性质关系战争结果。楚汉之争从汉元年持续到汉五年,项羽和刘邦为争权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争,最后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而告终。相同历史条件下,项羽兵力40 万却反被刘邦 10 万军队所灭。有人认为此战争性质决定了结果。依据有①楚汉之争,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刘邦坚持法家路线,同项羽反动路线展开的一场搏斗,是两个阶级斗争的结果。汉王以弱胜强, 建立起统一的地主阶级政权,促进了历史进步。②秦灭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挑战:是建立一个安定统一的国家,还是维持一个分裂割据的局面?是继承郡县制,还是恢复分封制?楚汉战争就是围着此问题而展开的。这场战争,“刘邦代表了地主阶级内部要求统一的方面,顺应了历史的潮流,而项羽则代表了分裂格局的一方面,违背了历史的方向。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这场战争的性质,决定了这场战争的最后结局”[2]。③“项羽和刘邦都进行了分封,二者并无实质差异,只是刘邦分封更加慷慨,他把分封当做分化瓦解敌人的诱饵。而项羽吝于分封,不能将分封作为笼络部署,稳定内部局势的有效手段,终始项羽的阵营内部分裂,兵将二心。”[3]前两种观点都有偏颇之处。前者认为刘邦代表法家路线,项羽代表反动复辟路线,表现出尊刘抑项思想倾向,僵硬地把项羽、刘邦代表的势力贴上阶级标签,附和五十年代“阶级斗争”的口号,具有时代局限性。后者认为,项羽自立西楚霸王后,分封了十八个王,其中九个是自己亲信。汉王刘邦在消灭旧有封国后,恢复了郡县;并设立了“能率众为善”的三老,加强地主阶级的集权。由此认为刘邦继承郡县制,代表地主阶级统一要求,走的是一条顺应历史发展要求的封建统一的道路。忽视项羽分封史实,指责他“妄图把历史车轮拖回去,从而违反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他也就必然被历史车轮碾的粉碎”。第三种观点较合理。刘邦和项羽都进行了分封,一胜一败,在于刘邦的分封更慷慨,得民心。然而项羽分封却太
项羽败因概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