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第一节食源性疾病
一)、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WHO的定义为: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第三章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1)食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
2)病原物是食物中的致病因子;
3)临床特征为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三个基本要素:
第三章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生物性
化学性
物理性
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
食源性疾病分类:
内因性
外因性
诱发性
第三章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1. 食源性细菌病原体
1)沙门氏菌 2)空肠、结肠弯曲杆菌
3)耶尔森氏 4)志贺氏菌
5)大肠杆菌 6)弧菌
7)蜡样芽孢杆菌
8)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9)肉毒梭菌 10)金黄色葡萄球菌
11)产气夹膜梭菌 12)流产布氏杆菌
二)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
(一)生物性危害
第三章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2. 食源性病毒
1)甲型肝炎病毒 2)诺沃克病毒
3)疯牛病 4)口蹄疫病毒
旋毛虫、绦虫、孢子虫等隐孢子虫-污染生水、未消毒的牛奶、生菜、凉菜
圆孢子虫-污染生水、水果
这些虫卵、幼虫不能被一般的肥皂、洗涤剂和消毒剂所杀灭。
第三章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我国已开展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烟曲霉震颤素等的研究,国际上受关注的真菌毒素是伏马菌素、棕曲霉毒素、镰刀菌素、展青霉素等,由于具有慢性毒性,并与人类,特别是癌症有密切关系而受到重视。
第三章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海洋毒素: 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遗忘性贝类毒素;鱼类毒素包括河豚毒素、西加毒素和鲭鱼毒素
毒蘑菇:有毒物质引起人类神经、血液、消化道、肝脏等多系统的中毒性疾病
苦杏仁及木薯:含氰甙类
粗制棉籽油:含棉酚
其他:菜豆中毒、鲜黄花菜中毒
第三章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鱼体不新鲜时组胺增加;
马铃薯发芽所产生的龙葵素;
蔬菜不新鲜时亚硝酸盐增加。
第三章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二)化学性危害
1. 农药残留、有毒金属和化合物(铅、镉、汞、砷、氟、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恶英)工厂化学药品(润滑剂、清洁洗消剂、油漆)、兽药残留
(三)放射性危害
环境放射性污染及不合理利用引起的残留
第三章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三)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酒精中毒
2食物中毒-培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